大国文化崛起,请先传承好故事 ——国漫《姜子牙》杂感评论

七阶子
8 min, 1457 words

归类: 文艺鉴赏

标签: 动漫

国庆中秋假期,去影院看了《姜子牙》动漫电影,有些感慨想写。总体来讲,《姜子牙》比之上一部《哪吒》相去甚远。简单说,就是故事没讲好,没法引起广泛的共鸣。

有些吹捧的观点认为,《姜子牙》是给成年人看的电影,寓意多么深刻。但是电影,不只是来讲道理的,首先要讲出一个合乎逻辑的故事,寓教于乐,让观众自己领悟才好。

其实《姜子牙》想刻画的所谓救苍生的主题,也不是什么非常先进独特的思想。太阳底下没有新鲜的事物,人生的大道理,人类永恒的主题,浓缩起来其实也不是很大的集合,关键是如何用自己的方式、技术与故事去阐释鲜明的主题。

我看《姜子牙》与《哪吒》,也是有个共同点的,它们都试图颠覆传统神话的叙事文本,追求创新,非常渴望讲出一个不一样的故事,让观众们耳目一新甚至大吃一惊。我对此是持保守态度的。这恰恰是创造力不足的表现,没实力或成本去创建一个全新的故事,只好拿老故事来颠覆一下,简单选择另一个前人没尝试过的角度演绎一下,希望搏出位。

这种赌博式创作是有风险的。不能因为《哪吒》成功了,就觉得颠覆传统神话是致胜法宝能屡试不爽。当然了,《姜子牙》也未必是在《哪吒》放映后才开始创作的,动漫的创造周期是比较长的,也许它们是差不多时期开始构思的。但这也恰恰说明,颠覆传统的成功,是个概率事件,小概率事件。

我对《姜子牙》最接受不能的是,居然将元始天尊黑化,为了能促成故事性,将元始天尊打为彻底的反派阴谋家。这伎俩很低级,一点都不高级。也许创造方自己也意识到了有点对不起这位大神,电影中都不敢提这位大神的名字,只称“师尊”,甚至形象也虚化,不能给个正脸,包括座下十二金仙,也都个个戴起面具。这是真怕打脸,鸡贼!

神话代表的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集体信仰。元始天尊何许人也,虽不似盘古、伏羲、女娲等创世大神那么伟大,那也是上古正神了。这样抹黑真的好吗?这不是在秀创作智商,分明是暴露了创作智商低下。除了这招就不会讲故事了吗?真没招了就老老实实按传统文本,比如《封神演义》的“原著”讲就好了。尤其是动漫,贩卖的该主要是技术与特效吧?又何必这么折腾编剧去投机取巧,真是偷鸡不成反蚀把米。

中国几千年传承不断的历史,我们要有文化自信,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应该是继承发扬。具体到文艺创作上,宜谨慎,重继承,微创新。

就比如《哪吒之魔童降世》,虽然它也没有按传统神话来演绎,但总体上也没出格呀。哪吒还是像那个哪吒,师徒父子,人伦常情,都是合情合理的,这才能引起观众共鸣。

而且有个发现,人们心底总体还是向善的。对传统故事中的“坏人”演成好人易于接受。如熬丙,原来的印象是个飞扬跋扈的恶少吧,在《哪吒》中改成了小帅哥,吸粉无粉。但不能随便把原来的好人演坏人,那是容易得罪人的。就比如《哪吒》的师父太乙真人,将其灰谐化滑稽化已经是底限了(题外话,电视剧《宝莲灯前传》中哪吒与二郎神的师父也是类似这样搞笑但正派的角色)。但你不能太过份地把太乙真人演成坏人,说整个故事是他搞出来的阴谋。《姜子牙》犯的恰恰是这个错误,直接把更高一级的元始天尊都演成坏人了,包含座下十二金仙,集体黑化,其中某个戴面具的正是哪吒的师父太乙真人。

在《姜子牙》整个影片中,直到结尾前,元始天尊都隐约是片中的最高神。如果至高神都是邪恶的,那人间、苍生还有什么希望,一切挣扎都是徒劳。到片尾实在编不下去了,就只好再突然搬出师父的师父,说什么上天惩罚了元始天尊,解决了问题。太明显的机械降神了。

《姜子牙》不讨喜的另外一点是以一个老头子形象为主角,这在商业片中无疑是自讨苦吃。即使从故事逻辑上讲也不太合适,一个历经征战的老江湖了,还那么容易被师尊的阴谋所骗?如果换成一个年轻人,比如哪吒、二郎神、雷阵子等在封神战中主要充当冲锋战将的存在,后来发现被骗……都更能令人信服。哪怕不演封神后传,演封神前传的少年姜子牙,都更容易发挥。

这就是我认为《姜子牙》的失败之处,无关技术或艺术性,失于故事文学性。但我会批这么多,其实也是因为爱呀。要是如美国大片拍得好不好,特朗普的病生得好不好,又关我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