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张翠山为什么要自杀,为谁自杀

七阶子
7 min, 1256 words

归类: 文艺鉴赏

标签: 小说

在某乎看到很多大佬回答这个问题,但还有个点似乎没见有人提及,我便也强答一波。

先说观点,张翠山自杀是金庸有意将其逼入绝境的,但是写得极好,煞费苦心。

当彼之时,内忧外患交加。外患是指六大门派逼问义兄下落,内忧是指陡然发现俞三师兄 是因为妻子殷素素间接所害终身残废。这两个因素同一时间迸发,才导致张翠山别无选择 ,在他的立场看来,自杀是解决内忧外患的最好办法了。

如果缺少这两因素的任一方,甚至不是在同一时刻聚集,张翠山可能也不致于自杀。因此 ,可以说是六大门派逼死的,也可以是愧对三师兄的。对外来说,就是六大门派逼死张翠 山的,六大门派顿时理亏,也不好继续闹将下去。对内来说,就是张翠山因师兄弟情深义 重的负疚感,武当也不便找六大派报仇。双方都从己方角度认可了张翠山之死的(不同) 理由,一场战事消弥,所谓止戈为武,张大侠也算死得其所了。

试想,如果没有俞三师兄的不幸,只有六大派上门挑衅。如果张翠山直接就向六大派自杀 谢罪了,那就显得张翠山及武当派太软弱了。反之,如果没有六大派上门,只发觉俞三师 兄之事与妻有关,而直接自杀请罪,那也显得太愚蠢了。哪怕这两件事错开时空,能有时 间让张翠山夫妇冷静下,也完全可以找到更妥善与两全的办法。

但是作者就是要让矛盾激化,让张翠山非死不可。从作者写作的角度,可能有几个原因。

让张无忌成为主角?这其实算不得严肃的理由,只能说是结果而不是原因。

更主要的原因是作者不能让武当派与六大派真正地火拼。书中从来不让张三丰过分出手, 以保持大宗师的神秘感;真要写张三丰与少林高手激战,实难把握,不符合人物形象,很 容易写崩。

作者也不会真让武当真武七截阵出手。写起真武武节截阵,是为表现武当七侠的形象。在 张四侠的筹画应战中,是为了体衅师父没打算让师父出手的,当然这真武七截阵也是张三 丰所创,如果用这阵退敌,武当七侠与张三丰的形象都非常地体现与拔高了。

但是又不能真让他们打起来。毕竟兵者祸事,胜负难料。不管谁胜谁败,作者都不愿看到 ,因为不想削弱武当或以少林为首的“中原正派”们的形象。而且,即使武当胜利了,从 此与六大派结下仇怨,也是不妥的,武当从此在武林中很难以正派形象立足了。另外更有 可能是双方火拼元气大伤,让第三方(朝廷)得利。

所以作者为了突出武当派的形象,既要写他们有应战退敌之策,又不能真正实施战争起来 。只好通过合情合理地牺牲张翠山来解开这局了。而所谓真武七截阵的作用,其实也仅限 此烘托作用,此后都再没有条件实施,更不会提及了。

这种隐而不发的笔法,是相当高明的。在金庸的其他小说中,也有类似的体现。比如《笑 傲江湖》的末尾,看似很突兀,意料之外却也是情理之中。

在日月神教与五岳剑派分别平定内乱大消耗后,全书的高潮已过,就可以结束了。再让任 我行与令狐冲来个正邪决战已无必要,而且也实在无法收场。再说了,恒山、少林、武当 在该书的正派中,其实不算主要描写对象,主角是左冷禅与岳不群。当主角已死,即使少 林、武当有实力,写他们与魔教相当也没意思了,那也不是《笑傲江湖》的原意。

但是作者为了交待好,也不无视这两方的冲突啊。既不能武写,就只好文写了。恒山这边 布好陷阱,任我行这边也盘算了完美计策,眼看双方一触即发,不知鹿死谁手。但是作者 笔峰一转,让任我行发病死着,任盈盈暂继位,一场崩紧的、影响太大、无法收场的大战 就瞬间消弥。仔细想想,这实是绝妙的手法啊。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6858150/answer/526196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