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十九妹》武戏编排杂谈

七阶子
49 min, 9675 words

归类: 文艺鉴赏

标签: 影视

《新甘十九妹》武戏编排杂谈

1996 年的《甘十九妹》是内地早期武侠电视剧的经典代表。其中一个特色可能是女主超 级美强惨,结局杀到剧名都不剩。在 2014 年又翻拍了《新甘十九妹》,但知名度远不如 老版,而且据说还积压了许多年才上星,黄花菜都凉了。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突然就想看看《新甘十九妹》究竟翻拍成啥样。看完后的主要感觉是, 剧情改编上增加了太多配角以及配角的感情戏,导致男女主聚焦比重缩水,明显无法媲美 老版。不过对于陈年老剧,我认为没有激愤批判的必要,而应该尽量找些优点来说道。

个人观点,新版唯一比老版出彩的地方是武戏的设计,毕竟是将近二十年的技术代差。所 以本文将剖析《新甘十九妹》的主要武打场景与动作的编排设计,及其对剧情的影响或相 关性讨论。

一、岳阳门灭门屠杀战

话说《甘十九妹》最独特的魅力就是女名甘明珠(也即甘十九妹)一出场便是武力值天花 板的巅峰存在,说人话就是武功天下第一,并且美貌与智慧并存,也无人能及。我至今还 没见过其他哪个大女主剧本敢这么编的。

故事的开端便是甘明珠奉师命来中原替师父报仇,首先挑了岳阳门,灭门(只逃了只作为 记室弟子的男主尹剑平)。所以这第一场战斗自然便是岳阳门灭门之战,可惜新版对这场 战斗的设计并不好,犯了一个原则性错误。

按剧情与人设,这开局是要体现丹凤轩的气焰嚣张,心狠手辣,奠定甘明珠武功高深莫测, 睥睨天下的人设。绝对实力的悬殊,应该导致这几乎不成为战斗,而是单方面碾压式的屠 杀。但偏偏新版在这场武打设计中增加了许多花活,拖慢了节奏,真拖成战斗了。

须知这场戏的主角是甘明珠,不是岳阳门。岳阳门弟子就该有洗净脖子,早点领盒饭的觉 悟,但凡花太多笔墨去写他们如何群情激愤,同仇敌慨,积极备战,顽强抵抗……都是审题 不明,写作偏题的表现,那是要扣分的。

细节方面,最开始阮行率人抬顶轿子落到岳阳门前,然后围绕轿子画了一个圈,说什么进 入这个圈子者死——这操作就很迷,不知他的脑回路是怎样的。此情此景,怎么能学孙悟空 保护唐僧那般将自家姑娘圈起来呢?不是应该学学《笑傲江湖》青城派扬言要灭门时在人 家门口划条直线说过此线者死吗?本来岳阳门口那个选景就偏小,再划个圈就显得战斗场 景更局促了。

随后李铁心(岳阳门现掌门)与甘明珠的打斗,甘明珠根本没有露面,坐在轿子里,轿子 就自动舞起来。我们知道这是想表达高深莫测的意思,但轿子毕竟偏刚硬了,与人对打, 显得怪异,并无美感。

不过关于轿子的化用,后面有短暂一幕却是挺好的。进入巷道后,丹凤轩的手下一边抬着 轿子,一边挥剑如砍瓜切菜般杀过去;经过小院门时,还把轿子抛起来,到里面再接住…… 看这个逼格就装得不错嘛,暗合了能轻松写意般灭门的意境。

这里拖节奏的不仅是花里胡俏的武打设计,更主要的还是剧情设计,岳阳门内部那么明显 的加戏就不多说了(那个李劲风,根本没存在的必要,莫非是资二代),丹凤轩这边也有 一点不好。就是脑残领导提了个脑残需求,要活捉洗冰。本来甘明珠这首站出行任务需求 就是简单的“灭门”二字,临时加个活捉老情人的需求,那势必会影响运行性能的,降低屠 杀效率,毕竟活捉的难度大多了。

为了维护老宗师的形象,洗冰当然是要慷慨自杀了,所以活捉任务是注定完不成的。这就 给甘明珠留下一个口实,没有完美完成任务!在原著或旧版中,虽然逃了尹剑平,但尹剑 平还是记室弟子的身份,也可以说不是岳阳门弟子。由此但凡懂点办公室政治话术,都能 汇报成完美完成任务。但若有了这个不合理需求,没能给师父活捉老情人,甘明珠就怎么 也辩不白了,终归是办事不力。这儿先不提丹凤轩的内斗,单就没有完美完成任务这一事 实,在一定程度上也让甘明珠的人物形象有点打折扣了。

二、双鹤堂竹林大战晏春雷

甘明珠下一个复仇目标是双鹤堂。其时双鹤堂门庭凋零,米如烟已遣散弟子,终日醉生梦 死。在原著中,有晏家堡派晏春雷来帮助解危,于是有全书中可称最精彩的武打描写,甘 明珠大战晏春雷,甘明珠险胜,一死一伤。

在老版电视剧中,完全删掉了晏春雷这人物。而在新版中,还原了这经典一战,即使除去 原著情结,这场战斗设计也诚意十足,有相当好的观赏性。

竹林是武侠片的典型场景,它正好适合武侠那种飘逸的意境,又没完全脱离物理定律的夸 张。从它第一次出现惊艳观众起,就被纷纷效仿,在各武侠剧中极为常用,甚至到了烂大 街的俗套地步,即使与剧情无关,打着打着也要打到竹林里去。当然在这剧中算是剧情合 理的,毕竟双鹤堂就坐落在山林掩映间。

唯有一点可惜。小说原著是多年前看完剧版再去看的,至今还记得甘明珠最后一招击杀晏 春雷那招好像叫剑星寒。小说中文字描写的气势,似乎很难用影视化形象表达出来,那也 是没办法的遗憾。

那么老版为什么要删去晏春雷呢?我想也是为整体节奏考虑的。《甘十九妹》的前期剧情 结构,有点像伪公路片,扬言要去灭一个个门派。但是两个岳阳门与双鹤堂只是铺垫,主 要为拔高女主的人设,到终点那个清风堡才是主战场与正戏。所以说前两站需要快速碾杀 过去,而晏春雷不巧却是个阻滞点。另外一点,甘明珠对战晏春雷,只是险胜,自己还受 伤了,为了骗过躲在暗处的尹剑平趁火打劫,还要假装没受伤,吓住尹剑平(这才有后面 客栈再遇时,尹剑平有偷袭的底气)。这个结果对塑造女主无敌形象是不利的,所以删了 也挺好。

旧版电视剧在许多改编上是超越原著的,包括这里删去晏春雷一角,因为原著也不是精雕 细琢的作品,毕竟没几个武侠作家能像金庸那般反复修改作品的啊。

除了外援晏春雷,对双鹤堂正主米如烟的处理,老版也简略得多。在旧版米如烟真就躺平 了,落魄成糟老头子一个,被甘明珠的手下随手一击就戳死了。在新版他却是在借酒装疯, 暗地里琢磨怎么对付丹凤轩的手段,还与甘明珠打了一场,也算可圈可点。初看起来旧版 的处理似乎相当草率,有种“这就死了”的错愕感,但从前期的节奏上考量,那样演也无不 可。米如烟躺平,多少也是对当年的事有所愧疚,总比樊钟秀那样的伪君子好得多。至于 新版把他塑造成雄心不死,还在研究怎么对付丹凤轩的形象,其实是与后面的吴老太形象 有点犯重了。因此,我认为两版对米如烟的处理,都尚可,不影响总体观感。

三、翠溪吴老太遭遇战

这是初期剧情的一个重要转折,尹剑平偷袭甘明珠失败,反被其手下打中丹凤签,在逃亡 时被吴老太的儿子吴庆所救。吴老太的丈夫当年也被水红芍所害,所以与丹凤轩有深仇大 恨,多年来隐居翠溪,苦心孤诣钻研对付丹凤轩的办法,独创了一套针对性的剑法。故尹 剑平机缘巧合(主角光环)下成为该剑法唯一传人,后来也凭此击败水红芍(旧版剧情)。

甘明珠带领手下追寻尹剑平来此,故与吴老太有一战。新版的这一战比老版好,首先是战 斗场景背景就更有特色。翠溪边上的农舍小木屋,前门木栏曲径,下面飘浮的绿藻也正暗 合翠溪之意境。特色的置景也就为武打设计提供了更多的花样。

印象中旧版吴老太居处就偏朴素了。而且以前观看时有一点令我困惑,丹凤轩在这里也大 摆排场,飞出一块红绸,铺成地毯一般,烘托甘明珠的出场。我觉得那不妥当,因为吴老 太并非甘明珠的复仇对象,遭遇吴老太只是个意外,她没必要得此特殊对待。如果这排场 放到岳阳门或双鹤堂都更合适,轻松灭你满门,还纤尘不染的意味。

然而新版相比旧版有个严重失误,是收尾画蛇添足了。新版吴老太最后引甘明珠进入草堂, 用壁画上的特殊武功震慑住甘明珠,然后引火自燓,想与甘明珠同归于尽。我不是说甘明 珠竟会被壁画武功震慑得不能动弹这点缺乏“科学根据”,武侠允许夸张。只是这一剧情演 出来,对甘明珠、对吴老太的形象都是负面的。

我非常明白编剧的本意是想拔高吴老太,以突显她独创的武功是多么的厉害!但自负过头 就是不智,她何以有把握与甘明珠同归于尽。即使真有自信草堂内的壁画能震慑住甘明珠, 但甘明珠又不是孤身前来,她的手下又不是吃干饭的,在一对一比武时没得命令可以袖手 旁观,但绝不可能眼睁睁看着主子烧死吧。这样一来,吴老太把甘明珠领进䓍堂,实际要 担个天大的风险,就是自己独创的丹凤轩克星的武功秘籍要泄漏给敌人。

假如是个正常智商的甘明珠,在被阮行救出火海后,还应指挥手下尽快灭火,旁边的翠溪 不就水源么,灭火也容易。然后检查草堂还能剩下多少残存的壁画。她见识过吴老太的武 功,知道那壁画有何等的价值。所以吴老太此举的收益风险概率比实在太低。

反观旧版,大家只看到吴老太自杀的刚烈。事实上,吴老太自己的生命与尊严都不是最重 要的,更重要的是草堂的秘密不能泄漏给甘明珠,所以吴老太在草堂自焚的主要目的是毁 了秘籍。否则她也知道甘明珠的聪颖与武学天赋,草堂秘密一旦泄漏,那她之前传剑法给 尹剑平还有多少效果就很难说了。而另一方面,甘明珠在不知草堂有秘密的情况下,只会 出于对武者的尊重,成全吴老太的自杀方式,根本不可能想到灭火去救敌人吧。

至于该剧情弱化了甘明珠的实力,更是显而易见了。前一场与晏春雷之战受挫,好歹算是 尊重原著,这里再次受困于草堂,危急程度更甚前者。而对比老版一看,那个甘明珠自出 场来所向披靡,气势无双,尤其把晏春雷一删,那表现出来的就是无敌的形象,这才是甘 十九妹本妹。

在对战吴老太时,虽然甘明珠自己知晓吴老太的武功精妙,实为丹凤轩克星。但剧情设定 上又恰好维护了甘明珠,说吴老太久病缠身,空有精妙武功,终究是不敌甘明珠。而甘明 珠也自此感悟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事实上,甘明珠从未败于外人,却害于内斗,令人不 胜唏嘘。

顺便说一下,原著这里逃了吴庆,却没有下文,算是个坑。老版改编吴庆被杀死了,这符 合丹凤轩的作风,填了坑。但新版反向填坑,吴庆随尹剑平逃出后,戏份多到可竞选男二 了。其他男二候选者还包括上场起死回生的晏春雷,原著旧版就有花二郎、樊银江、阮行, 以及一般无资格男二的老男人樊钟秀,他们的戏份与重要程度可能都差不多的。

四、萧云峰刀阵收花二郎

这是新版原创的一场战斗,值得嘉许的武戏设计,尤其是非常贴合剧情。

简要介绍下剧情背景。甘明珠领着队伍推进到主战场了,她深知银心殿与清风堡易守难攻, 所以想收伏当地熟悉水战的帮派萧云峰十三把刀助阵。彼时丹凤轩也已经收了几个帮派充 实兵力,但甘明珠尤为重视十三把刀的花二郎,所以亲自拜山。

在老版中,甘明珠收伏花二郎的表现失于草率,就是内力震慑,几乎没什么武打动作,很 快地花二郎就甘心拜伏。我可以理解为当时是由于武打设计的经验与成本都不足么?这有 个缺陷可能是,由于只用内力震慑了几个当家的头目,那些手下喽啰大概率还感知不到大 佬们已经暗中较过劲了,他们一脸懵逼不知就里,可能无法理解老大为何突然就折服了, 甚至暗地里还要窃窃私语露出男人们都懂的笑容妄议老大花二郎见到美女就跪舔了。

为此新版加了相当长一段战斗,而且对手主要不是花二郎等头目,而是基层帮众组成的刀 阵。既名十三把刀,表演刀阵也恰如其分。而花二郎开始只是在指挥刀阵,也展示了他的 指挥能力。后来大约黔驴技穷,花二郎才亲自下场参战,弄得差点摔下悬崖,反被甘明珠 所救。

这场战斗设计的对手转换是很有意思的。试想当时局势,甘明珠最缺的不是武林高手助阵, 她自己就是最强高手。所以多收几个像花二郎那样的二流高手于大局助益不大,她更需要 的是花二郎手下的队伍,只要队伍强,花二郎等几个头目的武力值即使减半合起来也才抵 一个阮行也不要紧。简言之,甘明珠这个帅更需要兵,而不是将。故从这个角度再看甘明 珠大破基层士兵的刀阵,低情商说法是亲民陪练,高情商说法是检阅队伍。

然后甘明珠救要摔下悬崖的花二郎的细节,也很符合身份。她不是用手去拉,而是用脚轻 轻踩住索链。如果是她的爱人尹剑平,甚至是以后成为朋友的花二郎遇险,她都可以用手 去拉,但此刻,她就应该用脚踩,以突显上位者的姿态。

于是经此一役,十三把刀上下都对甘明珠心悦诚服。当然,帮内原有的叛徒除外,也因此 后面甘明珠出面,很容易就为花二郎平叛了——这段是新加剧情,与后期魔改剧情相比,还 算合适。

五、碧荷山庄尹剑平初战

这是男女主第一次正面交锋的战斗,我觉得堪称全剧设计最好也最唯美的一场战斗。碧荷 山庄外荷花池,是其最大的特点,颇有惊艳感。

前面说过,竹林战斗几乎成了武侠剧的标配套路,但正因为看得多了,就有一定的审美免 疫了。而以荷花池为背景的战斗,却是我第一次看到,可能比印象中第一次看到竹林战斗 还令我惊叹。尤其是,荷花还常有爱情寓意,而《甘十九妹》,也有人说它不像武侠剧, 更像爱情剧。所以,非常贴切。

关于剧情上该场战斗的起因,是男主尹剑平去银心殿、清风堡报信后,返回落脚的客栈碧 荷山庄打探消息,因为甘明珠一行也在此休整备战。清风堡少主樊银江出于一些原因也来 来碧荷山庄打探消息,并且借故向甘明珠的手下挑事,先后与李桐(向丹凤轩投诚的金刀 盟帮主)、阮行打过一场。

正在樊银江得意之际,引出甘明珠出场。甘明珠从荷花池另一边飞掠过来,从后面推扶着 被打飞的阮行,救他上岸。这个出场动作很飒,直接把樊银江看呆了,被甘明珠从阮行身 后出掌一掌打伤(樊银江于此还心有不服,事后向老樊诉说是甘十九妹背后偷袭)。为救 樊银江,掩护其逃生,尹剑平挺身而出,挡住甘明珠,这才进入正戏。

当然在这里尹剑平是蒙着面的,甘明珠只当他是从岳阳门逃走的依剑平。而尹剑平以真面 目示人的情况下,与甘明珠已互相暗生情愫,化名为尹逸。到这个时候,尹剑平已经得吴 老太的真传,在慢慢领悟那专克丹凤轩武功的怪异剑法,所以与甘明珠可以有一战之力了。 而甘明珠这时还不知他真实身份,大约也不会刻意放水,因此能呈现一场较高质量的战斗。

但尹剑平毕竟还不是甘明珠的对手,所以在硬抗几招掩护樊银江逃走之后,就引甘明珠跳 到荷花池,站在荷叶上继续交战。这里有几个镜头特地表现他们是利用轻功巧劲立在荷叶 上开打,仍算是武侠范畴,而不是像仙侠、神话可以直接站水面或云端上打。尹剑平此举 可能是心知在陆地上毫无胜机,所以想到荷花池里借地利之便,大家都站不太稳时,看有 没有机会打败对手。

当然了,在荷叶上,尹剑平仍不是甘明珠对手。所以打到最后,尹剑平直接跳入荷花池借 水遁逃走了。而甘明珠作为一贯高洁美艳的女主形象,自然也不会跳入水中去追杀他。所 以这段打戏,不管是场景、节奏,还是剧情逻辑,都非常精妙,显然是花过心思设计的。

作为后续,甘明珠在战斗中也怀疑蒙面的依剑平会不会就是尹逸,所以随后造访尹剑平房 间试探。尹剑平刚从荷花池逃回来,一身是水,于是假装在洗澡,使甘明珠不便进屋仔细 搜寻,这也是合理的。然后甘明珠叫他穿好衣服后到她房间谈话,再突袭试探,还直接用 上了七步断肠红。这房里的打斗就几招就结束了,也是合乎情理。本来甘明珠的武功就高 出很多,前场尹剑平能逃生已是不错,这里甘明珠还是突袭下手的,尹剑平为隐瞒武功还 得有所保留。

甘明珠下毒是因为她已知依剑平有避毒手段,故此试探。但这番试探却被她那自作聪明的 手下阮行破坏了,阮行想趁机结果了尹剑平,不管他是依剑平还是尹逸都不能容忍。但是 阮行反被尹剑平所制,骗走了七步断肠红的解药。事后,甘明珠也不希望她心仪的尹逸就 是仇敌依剑平,所以又来向尹侠平道歉,并且把多余的七步断肠红解药讨要回来了。这一 段男女主的斗智斗勇,也挺精彩。

六、巢湖渡口尹剑平识破战

这也是剧情上重要的转折,甘明珠终于确认了尹剑平的真实身份,所以这场战斗也应不可 少。不过相比前场的荷花池战斗,就很可惜表现平平了,战斗持久度也大为缩水。

话说甘明珠第一次攻打银心殿失利,除了左明月守阵之强外,还有暗中外援尹剑平杀了蒙 城九丑,只有老大马一波侥幸捡回一命。因此尹剑平的身份更加可疑,为了确认,甘明珠 故意透露假消息,说要趁着银心殿胜利骄傲庆祝时再杀个回马枪偷袭。尹剑平连夜赶到银 心殿报信,清晨回到渡口时,甘明珠已经在等着他了。

这场战斗不如前场,主观原因上,甘明珠虽然很失望,但终究不忍心杀尹剑平的,而尹剑 平,为自己的欺骗可能也有愧疚之心。两人都心不静,没有发挥正常水平也是可想可知。 客观原因上,战斗场景的设计也要差一截。

其实,以渡口的背景,身后一大片水天相接,也算是特色场景的。但是这个景在之前好像 已经多次作为剧情过渡出现过,就大大降低了首次印象的观感。如果将渡口这个景在这场 战斗中首次投放,那效果会好一些,也不一定要作为专属场景,此后也仍可作为剧情过渡 景。此外,这渡口的跳板(或叫搭板?)也偏短,在其上战斗的动作施展空间受限。如果 将搭水跳板延长一倍,或改成“7”字或或“T”字形,再加上尹剑平刚放下的船停靠在内侧作 为额外借力点,那战斗动作的表观空间就会扩充许多,有更多的设计可行性。

甘明珠在放过尹剑平,独自回到碧荷山庄后,还特地闪过一个特写镜头表现其心境,那就 是之前的荷花枯败了。这个景未必合理,因为甘明珠的队伍不可能在碧荷山庄待很久,从 季节上盛开的荷花没那么快枯败的。但足够合情。硬要说的话,特写只拍了荷花池一角, 满池的荷花偶有一角几株败枝也算正常吧。可能甘明珠心里也很回味那晚与尹剑平在荷花池 上的那场战斗,所以不知不觉走到那里,只是,心境不同,看到的景也就不同了。那个尹 剑平,也再不能假装是尹逸回到碧荷山庄了。

顺便说一下,在原著小说中,直到最后一战,甘明珠才知道尹剑平的真实身份就是心仪的 尹逸。老版(与新版)都在中后期揭示了真实身份。这种差异各有考虑,但影视化表现中, 我觉得提前揭秘身份会更好,毕竟看剧要看脸的,直到最后一战还蒙着脸就不太适合影视 化了。

七、银心殿外对阵左明月

这场战斗努力展现了《甘十九妹》原著小说与其他武侠小说在写武方面的一个显著不同特 点。它所描写的江湖门派火拼,械斗群殴,融入了许多排兵布阵、奇门遁甲等元素,或许 正是隐喻、类比传统演义小说中古战场战争的阵法智慧。看它攻打银心殿与清风堡,活像 是攻城战的打法。只不过它又只是所谓成人童话,坚持纯粹的架空江湖,不涉及实际的朝 廷、政治与军事的背景或概念,毕竟后者很难与江湖相容。

银心殿明面上的守将是岛主樊银江,但甘明珠实际上的对手是其军师左明月,决定战局的 实是他们布阵与破阵的较量。因此,左明月像是对标前期晏春雷,与甘明珠旗鼓相当的高 手,在另一个维度上值得尊敬的对手。反而对于男主尹剑平,更像是事业之外的知音,甘 明珠似乎没太严肃地将其列为武学上的对手,尽管他学过吴老太的剑法后,有点专门克她 丹凤轩的武功,但还不成气候。

当年我是看过老版电视剧后再去找小说看的,读到攻打银心殿时,就感慨书中描写的那种 阵法之奇妙诡谲,影视化改编可该怎么搞啊。老版固然没能拍出效果来,新版有一些进步, 但也差点意思,并且是采用了取巧隐喻的表现方式。

新版在攻打银心岛初期,攻防关键着重强调了飞竹箭阵,但那五毛特效挺让我失望。直到 攻破银心岛,在银心殿外最后一战,我才体会到了制作组的设计意图。大约是在经费预算 有限的情况下,战略性放弃直接的阵法表现,而转换为一场更原生武侠风格的战斗设计。

银心殿外那个战斗背景,很空旷、大气,外围只有几杆古朴的灯笼,很像古时战前的点将 台校场。最开始花二郎闯到这里,与樊银江打一场,我还纳闷着,这么好看的舞台,只给 俩配角表演那也太浪费了吧。果不其然,由于花二郎之前闯阵时被一轮箭雨射伤小腿,很 快就打不过樊银江。于是甘明珠上场,救下花二郎,并很快打败樊银江,剑指咽喉。随之 一暗,甘明珠分神,让樊银江逃了。

然后左明月上场,才是这场战斗的主戏。左明月本是一介书生,并不会武功。他上场是擂 鼓,指挥一班龙套变换阵型围攻甘明珠。从影视化的视觉效果看,好像是直面了一位武林 高手,江湖上闻名丧胆的女魔头,这一设计就很好地塑造了左明月的人物形象。

这个阵无名,战斗中也没有过多台词说明,不妨就称为“灯笼阵”吧,因为其中银心殿弟子 每人手提一个灯笼,分两种颜色。在这里,灯笼是阵眼的代表,之前反复提及的飞竹箭阵, 就常给远景拍了一片红点。所以这场甘明珠一对多的战斗,是一种形象化(或虚拟化指代) 地表现她在破阵,弥补了之前影视化实写破阵的五毛特效。

我觉得这个设计很巧妙,因为影视剧毕竟也不能完全写实,它有艺术追求,而不是纪录片 或视频监控采集。一个简单的例子,影视城的出现,虽然主因是资本制作追求成本最小化, 但客观上也使影视表演又有回归舞台戏曲程式化表演的特征,影视城不过是更大一点的 3D 舞台而已。所以甘明珠这场战斗,与传统戏曲舞台演军事战争戏虚拟呈现千军万马,在底 层逻辑与手法上是类似的。

所以若说要缺点,那就是手提灯笼太过形式化了,与江湖武侠风有点违和。若是武林高手, 或许可以一手提灯笼,单手执剑装逼,但对于普通武夫弟子而言,还要空出一只手来提灯 笼,就会显得毫无输出,尽是花里胡俏的表演。如果再加一队弟子,手持输出性武器,手 提灯笼的负责干扰,隐喻阵位,那观感就会更好。

另外,整个破阵时间偏短,感觉上比在萧云峰上的破刀阵短些。这场战斗在剧情上更重要, 可以适当拉长。如果将开局岳阳门那些花活设计,迁移到这里,整体上才更平衡。

还有一点不够好,阵型缺少对主帅左明月的保护,有点暴露无遗的感觉,又没有机关陷阱 诱敌。仅是还原著所说的“中门薄弱”的破绽,这影视化表现却偏草率了。故这场战斗的结 局,是甘明珠抓住破绽擒王了。但左明月也有压箱底的保命手段,使个金蝉脱壳逃了。再 次简单利用灯光变幻,就表达了阵法诡异的意味,左明月只留下一套衣服,真“金蝉脱壳” 了。

后续剧情,还有对左明月的高光维护。在老版中,可能由于配角少,在银心殿失守后,是 左明月劝樊银江放弃岛上其余弟子,独自逃生的。在新版,则是由樊钟秀的另一位手下劝 逃的。

新版给很多配角加戏了,但我觉得唯有给左明月加的几段戏,才符合原著精髓。在某种程 度上,甘明珠与左明月有着相同的命运,更值得惺惺相惜,互为映衬。甘明珠为报师门养 育之恩,为师报仇,大开杀戒,明珠蒙尘,因为师父水红芍格局低,声名狼籍。而左明月 也是为报知遇之恩,给樊钟秀卖命,可惜樊钟秀也是位伪君子,并不比水红芍好到哪去。 所以,甘明珠的悲剧命运根源,其实也就与左明月一样,简单说就是未遇明主四个字,这 也是我们历史上许多英雄人物难解的困境。

在老版的大结局中,攻破清风堡后,左明月自杀谢主了,仍是一身傲骨。而与尹剑平的最 后一战,甘明珠几乎是以求死解脱的心态赴约的,她已经了无生趣了。

但是新版的后期剧情至结局,完全是魔改割裂的,相应地武戏设计也断崖式下降。

八、清风堡外湖擂台比武

新版共三十集,前文所述个人最吹捧的那场碧荷山庄之战,我特意记得发生在第十一集末 尾,不久后攻下银心殿,应还不到二十集。此后,师父水红芍驾临,新版的主角就不再是 《甘十九妹》,而是《水红芍》了。在最早期的一些宣传资料中,新版似乎是三十四集, 也许删了四集注水剧情,后期仍是那么拖沓。

正在紧锣密鼓的备战之际,突然来个大跌眼镜的转折,双方居然同意比武定胜负了,说好 的不死不休的深仇大恨呢?虽然比武也是武侠常见套路,但按《甘十九妹》前期渲染,比 武就是不可能发生的事,即使双方都暗地里做好翻脸不认帐的准备,都不可能在明面上答 应。

如果还是由甘明珠主政,不是水红芍,由尹剑平出面劝说,或许有可能发生比武定胜负只 抓樊钟秀放过其他弟子的剧情。或者如果武当东宗掌门不是在约下比武后由樊钟秀请来, 而是主动来寻妹,以机械降神的人物来斡旋,双方给个面子也勉强能说过去。但剧中只是 尹剑平以《逍遥经》要挟,骗得水红芍答应比武。于是复仇的主题悄然转换成为了夺宝 (武林秘籍),而最终练成武林秘籍杀死大反派的是樊钟秀。所以后期的男女主无疑是樊 钟秀与水红芍,尹剑平与甘明珠沦为了陪衬。

在比武擂台上,第一场也是甘明珠与尹剑平。这是他们第三次主要的打戏了,真是一届不 如一届啊。在双方监督下的这场战斗,几乎没什么武打质量可言,只能说是个铺垫与开胃 菜,着重刻画的还是水红芍与樊钟秀的那场比武。

还未到结局,这次所谓的比武只能是意外无效,不分胜负。只打了两场,且更侧重口水仗。

九、清风堡终极夜战

结局最终战也很儿戏。老版虽然技术落后,水红芍做了一批风筝,直接飞入清风堡短兵相 接,避开了不好呈现的阵地战,但仍不失一种攻城战的战术,与之前攻打银心殿也算是一 脉相承了。而新版,也就说说要偷袭,却没表明如何偷袭,水红芍就领着金珠、明珠总共 仅三人杀上清风堡。再次将群战降格为单打独斗,而且是水红芍一枝独秀,不管是武戏还 是文戏演技。

原女主甘明珠参战再次充当垫材的作用。与亲爹一场战斗后,水红芍揭露她身世,培养她 就只是当作复仇工具而已(借鉴半部《绝代双骄》?)。但迷惑的是,正主儿樊钟秀还没 拿下呢,那么快就自曝么?这么好的工具不充分压榨都对不起她的智商吧。反正到此甘明 珠就基本下线了,之前被水红芍下的毒发作了。

最后的夜战,涉及多场战斗,但几乎是一对一单挑车轮战(仅有几个镜头表现丹凤轩门徒 杀上了清风堡,纯属剧情过渡性交待)。只有短暂一场多人战,甘明珠认爹后,父女俩曾 联手与水红芍打了一段。但其他人都在两边木桩般观战,哪怕多珠与兰心母女捉对厮杀分 两拔都更不违和。

大约所有这一切都只为突显伪女主水红芍吧,她打败甘明珠父女后,再连续单挑晏春雷、 尹剑平。之前一直不明白晏春雷误会尹剑平有何深意,大概就为这最后一场战斗不能与尹 剑平联手打水红芍吧。最后压轴还是樊钟秀捡漏,杀了水红芍。金珠与银珠都只是樊钟秀 的一掌炮灰。整场战斗下来,水红芍就杀了一个冯修堂(甘明珠亲爹,也是原武林七修之 一),完全对不起她心狠手辣的人设啊。

最失败的还是剧情改编,甘明珠的身世设定是关键的败笔。最后认亲爹认亲妹(兰心), 我是毫无波澜的。因为这个设定,牵扯太多配角故事,完全冲淡了甘明珠主角戏份。而且 不仅是剧情上的崩溃,更是思想上的降维,失去了原著与老版中对甘明珠悲剧命运的深刻 性。原来那个光彩明艳的大女主形象,变得黯然失色,彻底沦为他人复仇的小棋子。

最后的结局,略有开放性,虽没有明说,但按剧情基调,我认为是甘明珠毒发身亡了(花 二郎来不及采药的)。这妥妥的路人炮灰命运,远不及原版死在尹剑平手上来得震撼。而 女二兰心,大约是守着活死人的未婚夫晏春雷了。这大概仅能表达江湖仇杀的残酷吧?

其实啊,反正后期都放飞自我地魔改了,何不就改成大团圆结局。不妨把话说明白点,就 给段尾声,说多少年后,尹剑平与甘明珠,晏春雷与兰心,都有自己的孩子了,一家人幸 福在一起……这也算给原版结局意难平的一丝梦幻慰籍了。而像这样欲盖弥彰的悲情,反而 是毫无意义的。

十、结语

本文分析了 2014 版《新甘十九妹》的主要武戏设计,以及与之相关的剧情设计。除了后 期剧情全面崩溃外,中前期的武戏有相当的设计感,算是相比 1996 老版《甘十九妹》 有所进步的一点了。在这些武戏战斗中,很好地展现了一位武侠大女主的绝代风姿。然而, 看到攻下银心殿基本就可以弃坑了,水红芍的故事若拍前传或许尚可,喧宾夺主却是不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