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蛇影视传播史话

七阶子
38 min, 7468 words

归类: 文艺鉴赏

一、未萌发

  在电影这门载体发明之前,先简要地回顾一下白蛇传传说的起源及其在这之前的流变 情况。

  早期的学者普遍认为白蛇传就是起源于杭州西湖,但现在的“中原说”逐渐被学界所认 可。即白蛇传最初的发源于中原(具体在河南,具体仍有地域之争),几经转折,才与西 湖“联姻”,并最终在西湖边定居下来。此外,笔者还坚信,在白蛇传向南的扩散过程中, 苏州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驿站”,到了苏州,白蛇传故事才开始有较大的丰富与发展。时间 上,据考证可前推至大约北宋年间,但文字记载的出现却迟至明代;冯梦龙将当时流传的 白蛇传“说话”整理改编,以《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之名收入他的短篇小说集《警世通言》 中。冯氏的这篇文字,已被公认为现存的最早的白蛇传成型文字——同时代的陈六龙也编有 一种《雷峰塔》传奇剧本,比冯梦龙还略早些时候,可惜该剧本已失传。

  同时,由于古典戏曲的兴起,白蛇传这个倍受欢迎的传说题材被搬上了舞台,并由此 得到加速度的发展。至清代方成培的《雷峰塔》传奇,白娘子的形象已趋于完美;此外, 长篇弹词《义妖传》又更细致地丰富了白蛇传的故事情节。田汉在解放前就曾将白蛇传改 编为京剧,初名《金钵记》;建国后,前后历经十余载的修改,更名为《白蛇传》——田汉 的京剧《白蛇传》是对传统白蛇传传说所作的一次富有意义的精简与总结,不过此时,现 代电影技术已然兴起并传入中国。

二、初尝试

  中国第一部电影是京剧泰斗谭鑫培的《定军山》(1905年),可能那时除了拍“戏”, 也没其他可拍了。虽然《白蛇传》这个“戏”(剧目),并没有一开始就被摄入胶卷,但中 国电影(电视剧)的每一个发展阶段,白蛇传这个家喻户晓的传说题材都曾是影视艺人的 关注焦点,并一次次地将其改编搬上银幕。

1. 胡蝶版电影《白蛇传》(1926)

  这是笔者可查的最早的白蛇传影视版本。1926年天一公司推出了《白蛇传》前两集, 又名《义妖白蛇传》;次年再续上第三集,又名《仕林祭塔》。其中编剧邵山客,导演邵 醉翁,主演有胡蝶饰白素贞、金玉如饰许仙、吴素馨饰小青、魏鹏飞饰法海等。从情节上 明显可以看出,这部电影是根据弹词《义妖传》而改编的,它最重要的意义是标志着白蛇 传从戏曲舞台跳上影视银幕的开端。至于这部电影本身,似乎还并不成熟,它能流传下来 ,多半归功于主演胡蝶的盛名。胡碟,本名胡瑞华,是中国有史以来首任影后,在1933、 1934两年内三连冠“中国电影皇后”;而1926年的《白蛇传》还是她成名前的早期作品。最 后提一下,这个时代的中国电影还是黑白、无声的,其时最具轰动效应的电影当属武侠片 《火烧红莲寺》。

2. 邵氏黄梅调电影《白蛇传》(1962)

  香港邵氏电影盛极一时,曾一度被誉为“东方好莱坞”。在上世纪六十年代,“邵氏”引 领着黄梅调的潮流。这种类型片多改编自中国古代的民间传说与民间故事,便注定了少不 了《白蛇传》。这部《白蛇传》由岳枫执导,林黛、赵雷与杜鹃分别饰演白素贞、许仙与 小青。该片看点主要有两点,一是“钻石级”的明星阵容,林黛、赵雷可也是当时影后、影 帝级的人物;二是黄梅调特色音乐,抒情婉转,比传统戏曲又来得节奏明快。不过《白蛇 传》还处于邵氏黄梅调的探索阶段,其成就显是不及处于颠峰时期的《梁山伯与祝英台》 (凌波、乐蒂主演)。黄梅调唱词既不同于当时大陆流行的京剧《白蛇传》或其他地方戏 的《白蛇传》,也非改编自古典戏曲《白蛇传》的唱词,基本是另起炉灶,重新撰词的。

  林黛的白素贞艳丽非凡,只略缺阴柔;然赵雷难掩“贵气”,对于许仙这样的书生或伙 计般的角色,却不尽如意了——为此,难怪有人称之为“削足适履”之作。故事情节上有所创 新,许仙的性格演得刚硬更有担当,白蛇盗仙草救活许仙后就向他透露了真实身份,而许 仙坦然接受,夫妻情份不改。对于市井“小资”生活细节的改编,可能有受到张恨水《白蛇 传》小说的影响。只是结局的改编笔者颇有微词,白素贞与许仙为爱情双双殉身,再来个 “魂会”;有点类似“梁祝”的“化蝶”,也可能是受日本电影《白夫之妖恋》的影响,因为水 漫金山的特技也是直接购买该电影的剪辑——而盗仙草的武打则只在摄影棚里参照戏曲表演 的打法完成。

3. 林青霞《真白蛇传》(1978)

  据某些消息显示,林青霞早些时候曾拍过两次白蛇传,一名《真白蛇传》,另一名《 新白蛇传》。其实这多半是段被误传的“公案”,一个知名演员一般不会把一个题材拍两次 的,电影才不像戏曲呢。事实上至林青霞,华语片已经三次拍“白蛇传”(若除去最最早那 部无声电影的话):第一部就是邵氏的,直接取名《白蛇传》;第二部以示区别,冠以“ 新”字比较正常,即为《新白蛇传》;第三部可能欲争“复辟”意,便冠以“真”字,就是林 青霞这部《真白蛇传》。而前一部《新白蛇传》则是出身台湾复兴剧校的嘉凌主演的,只 是后来不知何种原因没能留下拷贝而失传,然后又以讹传讹强加到差不多时期的林青霞头 上。

  林青霞的白素贞清新脱俗,正有娇嫩欲滴之韵,秦祥林的许仙倒有点浪子“痞气”(男 不坏女不爱么?),而秦之敏的小青活脱一个刁蛮公主样——这样的组合搁一起,使得《真 白蛇传》更像是出偶像言情片,话说那时林青霞的拿手好戏正是言情片,人们更熟知的武 侠片还是她后来的事业。从剧情上看,倒配得上一个“真”字,比上述的邵氏《白蛇传》还 更接近“原著”(传说的原著仅管是很模糊的概念,但毕竟需要有这样一个概念);又有点 像胡蝶版《白蛇传》前二集的精简改编版,略去的是盗库银与小青出走昆山迷顾锦云的情 节,大概为的是省去两次发配、转配的繁琐。此外剧中出现了其他很多版本不愿提及的义 兄“黑风”这一角色,还有除法海和尚外,那“多管闲事”的道士亦表现不俗。

  《真白蛇传》似乎有意弱化爱情宿命观的倾向,开头并不演小白蛇与许仙的恩情纠葛 ,而白素贞直接下山找许仙“报恩”。最后的结局白素贞并未出塔,只是历尽沧桑的许仙领 着孩子来塔前悼念爱妻,无限惆怅……

4. 日本电影《白夫人之妖恋》(1956)

  本来笔者只想谈中国的“白蛇传”,提及这部电影原因有二:一是如前所述,邵氏那部 《白蛇传》与它有点渊源;然而更主要原因是该电影的本质内容是根据中国“宋代评话”而 改编的。像白蛇传这样的母题,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类似的传说;日本也有,而且很有可 能也是从中国传入的,然后又朝不同方向演化。不过《白夫人之妖恋》演的的确是“中国 版白蛇传”,而非“日本版白蛇传”。事实上,在笔者所研究过的白蛇传电影中,《白夫人 之妖恋》的主题思想是最接近冯梦龙《白娘子永镇雷峰塔》的,尽管二者在表面上的具体 情节似乎存在很大的差异性。

  在《白夫人之妖恋》中,白娘子最有少妇的感觉,许仙也更像真实的平凡伙计而非奶 油书生,法海则仍表现着悲天悯人的有道高僧,只是小青有相当的独立思想,对人生世态 反倒有种轻慢的神色。该电影把白娘子的情与欲以及许仙的挣扎表现得淋漓尽致,真实而 深刻;白娘子对许仙爱得近乎疯狂,许仙对白娘子却既爱且恨又怕……总之,不得不承认, 日本拍的这部“白蛇传”,比之同时代中国自己拍的任一部白蛇传电影都强很多,除了邵氏 那部黄梅调算有点儿“中国特色”外——当然,这与科技的发展程度兴许也有关系吧。

三、里程碑

  上述介绍的几部白蛇传电影,由于制作年代较早,各种经验不足等客观条件限制,笔 者认为都算不上很成功(除了小日本那部外);尽管当时可能也曾受众人瞩目过,那多是 由于主演她们的明星效应,而对于白蛇传的内容只在其次。但下面将介绍的几部,则可称 白蛇传的精品与代表作了。

1. 京剧电影艺术片《白蛇传》(1980)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后,中国大陆的戏曲艺术片曾风靡一时,它提供了一种手段,将 戏曲故事与戏曲艺术用现代电影技术永久性地记录下来。那也相当于一种电影类型片吧, 与前提及的港台黄梅调电影似有某些相通之处吧,不过前者着重于戏曲,后者则着重于电 影;前者的艺术性比后者高得多,仅管票房可能不如后者。所以从这个意义上,1980年李 炳淑所主演的那部《白蛇传》主要算是京剧,而非电影;不过鉴于它对白蛇传的重大意义 ,本文也不得不郑重提出来讨论。

  自田汉的京剧《白蛇传》改编成功后,数十年来饰演过白娘子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不知 有凡几,但唯有上海京剧院的李炳淑得天独厚,幸运地被导演选中,于是她表演的京剧《 白蛇传》以电影的形式流传下来了。现在虽然有“空中剧院”与现场直接录像,但这与当年 的戏曲艺术片的拍摄方式与创作理念又不同。当时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与电影制作人的合作 与配合融洽,这才使得京剧艺术与电影艺术能达到完美的结合,并在京剧艺术的基础上再 创作;而且现在京剧演员的造诣又怎能和前辈们相比呢——2008年张火丁的程派《白蛇传》 也被制成数字电影,在奥运期间展影,但显然仍无法掩盖二十多前李炳淑那部《白蛇传》 的无尽光辉。

  尽管在同时代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中,李炳淑的《白蛇传》未必最好,京剧造诣也未必 最深,但她的电影版《白蛇传》毕竟要比他人高一档次。李炳淑的《白蛇传》,是田汉京 剧《白蛇传》的代表——当然,也可能是“终结”,因为随着京剧时代的衰退,注定后人再无 法越过那个高峰了。

2. 台视五十集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1992)

  从当年播出时的万人空巷,到十多年后的今天各大电视台的仍然竞相重播,以及大多 数年轻人言及“白蛇传”必称“新白娘子”的影响力……凡此种种,无一表明这部《新白娘子传奇 》电视剧的成功。不管是编剧导演,还是主演选角,还有音乐唱腔,以及造型、特技等, 《新白》一剧都比同时代电视剧作品高出一筹,更是当今许多急功近利、胡编乱适、花里 胡俏的电视剧难以望其项背的。

  只从白蛇传的意义上讲,新白是第一部“长篇”电视剧改编作品,前面介绍的都是“短 篇”电影。作为传说,白蛇传发展的一个标志就是故事情节的不断丰富,从而外延意义也 不断扩大。因此,长篇作品是承载白蛇传的必然趋势。戏曲如京剧等折子化的“浓缩”是时 代观众口味变化的结果,初期的电影取“短篇”是技术发展的限制。当电视普及之后,白蛇 传当然迫切期望回归长篇的叙事模式——当然,电视普及后,电影的意义仍存在,就如现在 仅管流行影视,但戏曲仍然很坚挺。

  新白最大的意义是,对传统白蛇传的综合继承,并俨然成为“白蛇传”新的标准范本在 人民群众中广为流传,进一步提高白蛇传传说在新时代的影响活力。对于《新白娘子传奇 》,后面还有专门论述,此为从简。

3. 徐克、李碧华电影《青蛇》(1993)

  《青蛇》与《新白》几乎是同年代的作品,不过一个是电视剧,一个电影;一个是继 承传统,一个是颠覆传统。《青蛇》完全以不同的视角,审视着那个原来的白蛇传传说, 思考着原来白蛇传未曾思考的问题。据说,由于风格诡异另类,当年《青蛇》的票房并不 好,但十多年过去后,《青蛇》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正所谓“路遥知马力”了。《青蛇》的 成功,最主要应归功于导演徐克的“鬼才”与魄力,使得整个电影的剧本、主演、音乐、摄 影、特技等等都犹如浑然一体,令人震撼,过目难忘。

  《青蛇》的颠覆是成功的,但由于它是“颠覆”性的,也使它的观众受面减小,不如新 白那样雅俗共赏,妇孺皆知。不过目前看来,后面的白蛇传影视改编受《青蛇》的影响却 大于新白——也许这个社会是投机的,人们看到《青蛇》颠覆成功了,便也想学步一番;只 可惜第一次的颠覆也许是明智的,第二次颠覆可能就是愚蠢的了。因此《青蛇》的颠覆路 线不可能走得太远,只有像新白那样在继承中的稳步创新才代表着白蛇传的发展方向。

  一部文艺作品,不能不受社会环境的影响。上述三部当代“白蛇传”的代表作,京剧《 白蛇传》、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与电影《青蛇》,分别产自中国大陆、台湾与香港, 这是很有意思的。影视制作不但是件技术活,也是件烧钱的活;因此白蛇传的影视改编, 优先在发达的港台地区发展起来,那是很正常的。此外,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宝岛台湾保存 良好,而香港受西方思潮影响深远;所以台湾拍白蛇传倾向于继承传统,而香港在拍过多 次《白蛇传》电影后,容易试图用颠覆手法寻求突破——当然在最开始的电影中,如前所述 之胡蝶版《白蛇传》,也是继承传统的。

  白蛇传作为一个民间传说,一直以来,都存在着民间与文人两股势力的相互较量、相 互影响与相互渗透。如果说《新白娘子传奇》是民间群众喜好选择的结果,那么《青蛇》 则是文人思想深遂挖掘的结果,而京剧《白蛇传》却像是官方推广的结果——当然了,政府 扶持京剧艺术与各地方戏,对于维系传统文化命脉,无疑也是必要的。

四、多极化

  此后,尤其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改编白蛇传的电视剧愈加地丰富起来。由于市场 的竞争,各制作者都挖空心思要制造一些与众不同的卖点与看点来,从而使白蛇传“世俗 化”的同时也呈现“多极化”的特点,而且电视剧也比电影能折腾更多的“变数”。尽管各剧 的质量参差不齐,但这对于丰富白蛇传的异文来说,都是有一定价值的。

1. 新加坡二十集电视剧《白蛇后传之人间有爱》(1995)

  白蛇传流传至今,事实上也只有白蛇“前”传的故事比较稳定,也即到白娘子被镇雷峰 塔的结局。此后,白娘子能否出塔,如何出塔及其“营救”过程等,那是莫衷一是,众口难 调。因此,“白蛇后传”也不失为一个可挖掘的题材。这部《白蛇后传之人间有爱》的制作 时间只比《新白娘子传奇》晚几年而已,可能也正看中了新白的后半部分远不如前半部分 的“弱点”,才敢钻这个空子,否则若也演个白蛇“前”传,肯定更难与之争辉,而鲜有问津 者。

  这部剧以白素贞的儿子许仕林为主角(曹国辉饰),展现他如何救母出塔的曲折过程 。与传统白蛇传最大的不同是,许仕林不是文曲星下凡,没有中状元;反而是中武状元, 试图用武力来救母。也因此,从整体风格来看,更像是武侠片而非神话片,武打出彩而法 术并不出众。剧情设置上值得玩味的还有两点。一是法海,并非十恶不赦,而实是有道高 僧。他收白蛇后,却收养了许仕林,育其成长,教他武功,关系竟如同父子般亲密;法海 也一直在反醒当初收白蛇的正确性与正义性,最后他还是牺牲了自己才让仕林与父母团聚 。二是仕林的心路历程,他作为白蛇子,身上也有异于常人之处,为此他开始也曾感到恐 慌,甚至自卑自弃,没有救母的打算——这也是比较合乎人性化的写法的。

2. 范文芳版四十五集电视剧《青蛇与白蛇》(2002)

  这是一部有意扩充电影《青蛇》的电视剧。故事情节与传统白蛇传迥异,几乎可以视 为另一个“同人”故事,然而其人物性格、人物形象又不脱于“白蛇传”的合理范围之内,更 有其感人之处,因而也很值得一看。《青蛇与白蛇》既讲白蛇与许仙生死与共的爱情传说 ,也演青蛇与法海之间难解难分的爱恨情仇,情节引人入胜,风格幽默轻松。范文芳、李 顺铭分别饰演白素贞、许仙,张玉燕饰青蛇,焦恩俊饰法海——也可作偶像剧观之。然仔细 观摩,亦有很多引人深思,令人感慨之处。

  笔者认为,《青蛇与白蛇》也是一部能在新白之外另僻蹊径的好剧,这在后面还将专 题讨论。

3. 央视版三十集电视剧《白蛇传》(2006)

  这是大陆第一部改编白蛇传的电视剧,可惜姗姗来迟,又无后发制人的眼光与魄力, 故而笔者倾向于将其判为不太成功的电视剧。这体现在几点,一是央视不识时务,自封为 “正宗”白蛇传。二是编剧的乏力,剧情苍白,活像个PRG任务游戏。三是主题思想偏离了 古典爱情,抑白蛇而扬许仙,是“男追女”式的恋爱理想,整个故事就像现代情圣泡妞的事 迹……关于央白的失误及其些许成功之处,后面也将专门讨论,此不再赘述。

4. 其他

  传统戏曲仍未沉寂,以电影电视剧拍摄的《白蛇传》戏曲依然不时泛着一丝涟漪。 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由当今京剧界数一数二的青衣张火丁主演的《白蛇传》的数码电 影在北京各大剧院展影,这对于京剧艺术的与时俱进与文化输出是大有意义的。另外,早 在2003年,还出了一个十二集川剧电视剧《白蛇传》(刘萍主演)。川剧白蛇传很有自身 特色,不管是表演方面,还是剧情方面,这部改编自川剧白蛇传的电视剧详尽地演绎了白 蛇传传说在当地的流传异变故事,同时也融入了许多近几十年来戏曲《白蛇传》的表演经 验,所有这些,都是可圏可点的。

  截至笔者撰稿时,还有几部改编自白蛇传的电视剧正在火热进行中。柯瑞传媒的《又 见白娘子》扬言要翻拍《新白娘子传奇》,另造经典;还有一部以小青为主线的《白蛇后 传》已然开机,正在拍摄中;《天师钟馗之美丽传说》也有一辑《青蛇有泪》,演的是转 世法海与青蛇的一段凄美的恩怨情仇……不过这些电视剧尚未出炉,笔者不敢妄论,不过也 可见白蛇传之题材竟炙手可热至如斯矣。

五、似而非

  这里再澄清几部经常被人们误认为也是属于“白蛇传”的电视剧。其一是1990年陈美琪 与邵美琪主演的《奇幻人间世》,故事是仿制白蛇传的,也有一条白蛇与一条青蛇(分别 名素素,青青)与一个开药铺的书生(宁丹)的爱情故事。不过既是“仿制”,便不是真的 白蛇传,连“山寨版”白蛇传也称不上,而只是另一个独立的电视剧。人们有此误传,不过 是由于陈美琪曾在《新白娘子传奇》中饰演小青而声名大震,便有好事者追根究底,发现 这小青竟也曾经演过“白蛇”,不免视为惊爆新闻。

  其二是《我与僵尸有个约会》(第一部),其中穿插了一小段白蛇传的故事,由麦景 婷饰演的白素贞来到现代社会,一直苦等了许仙几百上千年……麦景婷是位不错的“白娘子” ,不过这个电视剧显然与白蛇传没有必然联系,在剧中几乎是把白蛇传传说当作现代人眼 中的一个“常识”而已,不过由于《僵尸》编剧的奇思妙想,竟把这位传说中的白娘子拉到 现实中来秀了一秀而已。所以这个电视剧与所谓白蛇传的联系,比上面提及的《天师钟馗 》与《青蛇有泪》的联系还弱得多,毕竟《青蛇有泪》还算一个比较独立的故事吧。

  不过这种现象,在其他电视剧中仿制或穿插白蛇传的故事,也反映了白蛇传传说的广 泛流传与影响力。此外还有一部被人讹传的电影是2005年由叶童、梁铮主演的《妖魅秘踪 》,完全只像是一个现代的“恐怖”故事,只不过由于叶童演《新白娘子传奇》的名声,该 影片便又冠名为《白蛇新传之妖魅秘踪》以吸引眼球——其实那与白蛇传传说又何尝有任何 联系,切勿人云亦云,以讹传讹。

六、何去从

  综观这些改编自白蛇传的影视剧或与白蛇传有关的影视剧,至今为止,笔者都深信, 《新白娘子传奇》是最经典的;它独树一帜,达到了其他相关影视剧作品难以超越的高度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流,随着时代的发展,白蛇传传说也与不同的文艺载体相结合 ,打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精品,《新白娘子传奇》就是白蛇传在当今社会的一个里程碑。我 无意说《新白娘子传奇》比田汉的京剧《白蛇传》还经典,就正如试图比较田汉的京剧《 白蛇传》与方成培的《雷峰塔》传奇哪个对白蛇传的意义更重大一样,没有可比性。《新 白娘子传奇》就是白蛇传传说在影视界传播中的一个标志,但若想再达到新白那样的成就 ,已经很难了;除非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影视剧之外另一种更时尚更流行的文艺娱乐 形式,才有可能树立白蛇传的另一座丰碑。

  以笔者之浅识来猜测,将来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文艺形式是白蛇传乐于栖身的:

  1. 3D电影与虚拟技术。现在2D的影视剧对“表演”的记录其实还不尽完美,或者说人 们的享受欲望还不知足。就比如看戏(传统戏曲)吧,在剧院的现场感觉与电视直播或 vcd、dvd录像是完全不一样的。但影视剧现在还没有“现场观看”的概念,看影视剧的拍摄 过程与制作花絮不过为好奇,实际并无文艺上的美感——这又有点像传统戏曲的排练,还只 是半成品或非成品原料而已。3D电影与虚拟技术可以给观众以“现场观看表演”的感觉,尤 其是像白蛇传这样的神话剧,如果实现了立体感,那将是怎样的震撼呢。

  2. 可代入角色自主完成剧情的游戏。不过是2D电影,还是3D电影,都是被动接受了 ;然而“游戏”可以提供某种主动,玩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改变剧情,那是不是也很振 奋人心的事呢。不过目前市面上能开发的游戏还是太弱智了点,它一般只能根据各种体力 (血)、道具、物品、装备、状态等可量化或易量化的参数来实现剧情的多支化选择流向 ,剧情“变数”虽多,但也还是有限且被预设的。那么这类游戏怎样才算比较智能与完备呢 ?打个比方,例如现在的影视剧,科技界发明了这项技术及相关设施,那些导演、摄影、 编剧、演员等可以完全不懂其中的实现细节,就可以进行创作,成全他们心中所想的剧情 。如果某种软件系统能能有如此强大的功能,可以让玩家在上面随时创造剧情、改变剧情 ,不但能满足人们的娱乐欲望,还能满足人们的创作欲望……那这游戏就达到了另一个境界 。

  3. 玄幻小说。不管科技发展如何的神速,仍然达不到人们想像的速度。文字是人们 表达并记录思想的最原始的符号与手段,不管社会发展到何种程度,回归文字,用文字来 表达思想、进行文艺创作都是不会过时的。对于白蛇传传说,还有这么一个尴尬,虽然不 乏戏曲、影视等的经典代表作,但真正经典的白蛇传小说仍未出世。以前有影响力的白蛇 传的小说文字多是根据某个戏曲曲艺,电影电视版本来改编的,因而其文学价值与文学成 就必然受到限制。玄幻小说是当今社会迅速流行起来的一种文学体裁,尽管现在大多数玄 幻小说都是快餐式、吃完就扔的“前垃圾”,但也不乏精品,更无法忽视它强劲的发展潜力 。在玄幻小说界是否能冒出白蛇传的经典小说呢,拭目以待等时间的考验吧。

  以上几点猜测,只为笔者一家之言,未必尽然。而且,这几种可能的文艺形式,现在 的发展程度都还很有些不足,若说普及开来则更需一段漫长的过程。所以,白蛇传的影视 剧改编创作,仍然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只有量变才能达到质变,不是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