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动漫《白蛇缘起》评介

七阶子
24 min, 4747 words

归类: 文艺鉴赏

标签: 动漫

  《白蛇缘起》在 2019 年 1 月 11 日上映,评分相当高,隐约又刮起一股“白蛇”热。作为曾经的白蛇研究者,看过之后不免想写些什么吧。严格地讲,“国产动漫”是有标题党的嫌疑,该剧实是中美合资的。但是不求精确的话,标以国产动漫也未尝不可。毕竟该剧的基调也是依托于中国传统民间传说白蛇传的。

一、动漫体裁

  首先来聊一聊动漫这种体裁。可能有些人一开始会觉得《白蛇缘起》这个“动画片”电影是给小孩子看的,这是个天大的误解。“动漫”与“动画”有一字之差,很相似,但不同。是否为儿童向电影,主要不是看体裁,而是看题材。像《喜洋洋》或《葫芦娃》也许只是儿童动画片(虽然我没看过,毕竟大叔级别了),但这部《白蛇缘起》不是。也不是说“白蛇传”这个题材就不能儿童向,比如一些以民间故事叙事风格讲叙白蛇传的文本,就很适合读给孩子听。所以这要还得看这故事题材的整体风格与内容。

  这么说吧,《白蛇缘起》这部电影,就如上世纪 90 年代火遍大江南北的《新白娘子传奇》电视剧一样,老少咸宜。我第一次一个人去观影时,在检票处就看到有一家五口带着老人孩子一起来看的。

  近十多年来,白蛇传也屡屡被翻拍,只是影响都不大,非“白迷”可能都不知情了。但是能入本人(这位资深白迷)法眼的,也就那部由镇江出品的《水漫金山》动画片电视剧,与这部《白蛇缘起》动漫电影了。

  也许,从某种角度看,像白蛇传这类神话传说故事,更适合用动漫的形式来表演。因为随着社会的进步,人工成本越来越高了,人也越来越娇贵了。一些危险动作与特技,是很难由流量明星拍出来的,最终还是少不了电脑特技合成。那么,何不从一开始就全部由电脑特技制作而成,这就是动漫了。而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进步,这也逐渐成为可能。人工成本在攀升,而技术成本在降低。因而酝酿出《白蛇缘起》这类动漫电影只是迟早的事。

  明星的天价片酬,不可避免地让影视剧成本负重不堪,导致其他方面的粗制滥造,最后还是由广大观众买单。所以我就认为,追捧明星,还不如追捧技术。画动画是一种技术,搞导弹则是另一种技术。

  《白蛇缘起》是 3D 动漫,这听起来比传统 2D 动画更先进。不过在大制作中, 3D 技术反而比 2D 更容易管理与扩展。因为传统 2D 动画是逐帧动画,想想要让人眼有“动起来”的感觉,1 秒要多少帧,1 部电影又要多少帧。但 3D 技术是另一种思路,以模型组合为基础。比如场景是一个模型,人物角色又是一个模型,然后将人物角色放置到场景,再给角色设计一些动作,那就像真实般“活”起来了。从宏观上看,导演 3D 动画,更像导演真人明星拍片,只不过不用再聘请明星,不用给明星讲剧本,“演员”都是由美工设计师制作的模型。若从软件工程角度看,这导演就相当于产品经理、需求分析者与提出者。

  仅以这部《白蛇缘起》为例。捕蛇村刚开始的全景就很让人惊艳。然后演各色人物在村中的活动,局部特写时很自然地融入了场景背景。如果是逐帧 2D 动画,要始终做到整体与局部的自洽,是相当困难的,要求美术家胸有成竹的把控力与想象力。

  影片的其他主要场景除捕蛇村外,还有宝青坊,永州城及城郊的塔,还有些过渡场景如河流、船队,捕蛇村郊及后期布在村郊的困妖阵。为了场景复用与节约成本,大部分剧情都集中在这些场景中展开,然后这又正好符合戏剧的“集中律”原则。

  至于人物角色的造型,阿宣、小白与小青的人形模型,很精致,也符合当作年轻人对美女帅哥的审美追求。蛇的造型更是其他影视剧无法比拟的,因为在常规影视剧中,蛇只是道具,但在这部电影中,蛇也是主角呀。不管是小白前期常态下的蛇形,还是后期吸取法力之后的巨蟒形态,都有很高的辨识度。而且白色真的很容易与纯洁、善良的意象联系在一起,与蛇王的金色及后期吸取众小妖法力后变身为满身倒刺的紫黑色形成强烈对比。

  唯一想吐槽的是作为反派的太阴真君与小道士太丑,而且不像东方意境的丑。可能这真有中外合资的文化影响,主角们中国传统白蛇传的形象作为参照,不会也不能太出格。额外增加的反派形象就随意发挥了。

二、白蛇题材

  白蛇传也正逐渐成为热门 IP ,还数当年的《新白娘子传奇》居功至伟。俗文化的迭代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时间也正是最好的过滤器与最公正的审判者。正如金庸的武侠小说,当年批判武侠小说的老师、教授们逐渐式微,而当年的武侠迷大有成功人士在各领域逐渐掌握话语权,如此金庸在华人文学圈的地位就益加稳固,以致产生所谓“金学”。

  在某种角度上,白蛇传也一样,当年看《新白娘子传奇》的童长大了,不管情怀也罢,信念也罢,还是其他原因。总有一些有识之士会努力持续拓展白娘子的影响力与话题性,延续经典的魅力。这部《白蛇缘起》也就是一部向《新白娘子传奇》致敬的情怀之作。没有所谓的“白娘子传奇”或“旧白娘子传奇”,《新白》就是传统白蛇故事与文化的代表作。

  《白蛇缘起》中小白的造型,显然就参考了《新白》中白娘子的造型,只不过那袭披风改为更加轻盈简约了,这也是适合少女白蛇的形象气质的。而剧中最重要的道具或法器,那柄珠钗,灵感大约也是源于《新白》,并且在结尾中巧妙地接上了《新白》拾金钗的情节。尤其是结尾直接购买了左宏元老师《前世今生》的音乐版权吧,当“莫非前世那一眼”熟悉的旋律响起时,勾起也许沉睡多年的情怀,相信现场的许多新白迷会直接感动到泪奔吧。

  这两年,2018-2019 年间,据说有两三版同时翻拍“白蛇传”或《新白》的电视剧,什么杨紫版、鞠婧祎版(据说四千年一见的美女,那该把妲己、西施都比下去了吧),我一个都不认识,对后者我还诚惶诚恐,不敢确认能读对她的芳名。但是,这部《白蛇缘起》,与这些翻拍剧相比又别具一格,它不是翻拍,而是推衍前传,这是比较取巧的,不会陷入对比伤害中。而且“前传”又比“后传”取巧,“白蛇后传”此前也有几部演过,但无法爆款。而前传,将主角人设年轻化,也更符合当作年轻人(如90后)的审美情趣。

  《白蛇缘起》不像其他翻拍剧那样早早就铺开大肆宣传,却如一匹黑马,斩获了非常漂亮的成绩。虽然在当代社会,宣传是必不可少的,所谓酒香也怕巷子深?但宣传的前提也是自身品质过硬,否则岂不是虚假宣传,说到虚假宣传这事,就可大可小了。

  《白蛇缘起》在塑造小青的形象时,也有部分借鉴了电影《青蛇》。虽然徐克鬼才的《青蛇》这电影本身也自有其魅力,但与《新白》是两种不同风格的作品。《白蛇缘起》想两边讨好,都“抄”一点灵感,这其实是不大妙的,很难融合在一起。不过所占比例也不大,瑕不掩瑜了。说到底,《白蛇缘起》毕竟也是部商业电影,想多傍些经典吸量也无可厚非。

  在联想与附会上(对于传说而言,附会是一种特点,不是贬义是中性),《白蛇缘起》也脑洞大开地与“捕蛇者说”扯上联系,“历史时间”倒推 500 年,作为前传的时代背景,倒也能自圆其说。而“捕蛇者说”作为曾经中学语文课本的范文,在有着广泛群众基础上又增加了作品的历史文化底缊。这也是棋高一着呀。

三、剧情思想

  对于电影来说,剧情不是最重要的。所以若仅以剧情架构论,《白蛇缘起》要比《水漫金山》稍逊一些,只不过《水漫金山》在结局时略显匆促,而《白蛇缘起》在主体故事的结局中是推到高潮的。《白蛇缘起》采用倒叙追忆的手法,整个影片的开头结尾只是交待与调剂节奏,主体故事是指发生在 500 年前那段往事。

  在故事背景中,国师太阴真君假借为皇帝寻求长生之法而修炼邪法,就是专门要用蛇修炼,强迫百姓捕蛇可充赋税。这就有了普通凡人那个捕蛇村,阿宣就生长于此。然后蛇族必然要抗争,在蛇王的带领下一众蛇妖团结起来抵抗国师与捕蛇人。那蛇王姥姥就是小白与小青的师父。蛇王将一件厉害法宝(珠钗)交给小白,让她去行刺国师。但是行刺失败被打落河流,冲到一方瀑布下,被阿宣救起至捕蛇村。

  这件珠钗厉害,可吸人法力,却也能吞噬主人记忆。所以当小白被阿宣救起时,是失忆状态的。按她自己的说法,刚醒来时以为自己是人。阿宣带着小白踏上寻找记忆之旅,顺便也是为逃国师门徒的追捕。而小白与凡人尤其是捕蛇村人在一起,也被蛇族误会成叛徒。因而小白与阿宣竟陷入双方势力的威胁,可谓在患难与共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强烈的情愫。

  后来阿宣为了决意要与小白在一起,请求宝青坊主人将他变成一个最弱小的小妖。并在末尾的三方强大势力混战中(变成巨蟒小白、国师、蛇王)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大决战中,国师、蛇王相继消亡,巨蟒也变回了小白。阿宣与小白在困妖阵中等待村人的相救,但阿宣没能支持那么久,正要形神俱灭时,小白用珠钗保住了阿宣的魂魄——正是多年后转世为许仙,小白也修炼成白娘子,要找回许仙报恩。

  如果是只看过《新白娘子传奇》的普通观众,再观《白蛇缘起》,在人物方面最强烈的印象也许是许仙(阿宣)的形象有着非常大的转变。这里的阿宣很勇敢,除了受限于凡人的能力外,几乎也算完美了。

  着力塑造许仙的形象,是当代白蛇故事改编的一个显著趋势。纵观之前白蛇传说的流变史,几乎就是白娘子的“美化史”(详情请参阅拙作《揭秘白蛇传》)。至《新白娘子传奇》达到极致,简直就是女神级的完美存在。这也似乎造成了之后重述改编的难度,难以愈越。于是发展出另一条思路:回炉重造许仙的形象,希望将许仙也慢慢打造成另一个完美形象。

  这在 2006 年刘涛、潘粤明主演,央视出品的《白蛇传》就开始这样的策略了。为了塑造许仙,也不得不将白娘子从大女神的形象稍微拉低点成为小仙女的形象,这样就更亲民点,适合与许仙谈恋爱。并多次通过巧合与变故将白蛇置于受伤等虚弱状态,这样才能给许仙表现的机会啊。现在看《白蛇缘起》其实也不外这个套路。只不过央视《白蛇传》电视剧作为长篇叙事体裁,反复这样折腾白蛇表现许仙到后面就不免看得疲倦。而《白蛇缘起》电影的节奏把握得更好一点,况且作为前传,小白蛇的修炼还没那么强大也更易于接受与理解。但是也非常明显,阿宣的主角光环比小白强大多了。否则在末尾高潮部分,作为影片中三方最强力量国师、蛇王、小白之间的交错激斗中,以阿宣一介凡人或小妖之躯,太容易像蝼蚁般被无声无息地踩死。

  白蛇传故事改编的这种转变趋势,也是符合当代社会思潮特征的。简言之,就是女性意识的觉醒,甚至是女权主义的崛起,会将白蛇传这个男性化的故事逐渐转变为女性化的故事。为什么塑造许仙反而是女性化的表现呢?想想经典白蛇传,在传统社会是男性掌握话语权,所以想要塑白娘子这样一个完美女性,梦中情人。而现在,在诸多小舆情中,是女性掌握话语权的,所以自然会幻想打造一个像许仙这样的完美男友。

  当然了,像霸道总裁小白甜这种爽文显得有些低俗与快餐化。大部分女性还是很清醒地知道自己没那个命与运嫁入豪门与富二代的,不会有白马王子驾着七彩祥云来迎娶,大概率也会嫁给像许仙这样一介平民。但不管是怎样的平民,也都希望这男人能温柔、浪漫、上进、勇敢……等等,这样的期望当然也算是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吧。不过文艺作品总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比如在现实生活中,你不能指望那个无权无势的他,冲到黑帮火拼现场去调解充英雄;现实生活中也有太多无奈,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做男人也难。

  当年央视《白蛇传》的编剧,诚然是两位女生。至于《白蛇缘起》的制作团队有多少女性比例,并不重要,重要的该制作团队必定也是商业资本家,而商人肯定知道,女人的钱最好赚。迎合女性,向女性推销情怀,显然也是条商业捷径。

  关于白蛇传女性化视角的观点,我还来不及写入《揭秘白蛇传》,毕竟白蛇传时至今日,它还是个动态发展的研究对象,时不时会给大家来个惊喜与感动。

  说回《白蛇缘起》,再聊点其他细节。还是最后那场堪比三国角逐的对决中,蛇王师父姥姥先是联合小白巨蟒,干掉了大反派(Boss)国师太阴真君。然后她就私欲膨胀了,露出了本来面目,鸟尽弓藏,将一众小妖的法力都吸为己有,摇身一变成另一条怪物,过了一把短暂的终级大反派的瘾。而像小白这样已经有独立意识的下属,最是不安定因素,更是要除之后快……她之前宣扬的口号,“万物归元,共享共有”,在原形毕露时变成了“万物归元,全都归我”。很讽刺,我突然就想到了这几年被炒得如火如荼的共享经济。

  影片中的“法力”,竟然可以那般吸来吸去,回来回去,也不带损耗的,甚而还加利息。如果要在当下找个类比,不妨就比作金钱、货币、财富吧。可以因缘巧合一夜暴富,也可能因变故一夕回到解放前。更可以向下吸血,损不足而奉有余,太像了。打着“共享经济”旗号的骗局,太有迷惑性,况且大多底层草民也无从选择,只能投入组织的怀抱,寄希望分享点微利,却完全无从预防庄家什么时候翻脸,被收割得血本无归。

  圣人预测的共产主义哟,到底能不能实现什么时候实现?期待强人工智能吧,当然人类有了共同的与终级的安全问题要考虑时,或许能真正抱成一团。

结语

  流程性作个总结:郑重推荐《白蛇缘起》,支持国产动漫。当经济发展起来后,我们的国家与民族,在文化上也应该认真地坚守与输出了。

  至于白蛇传说,我早就归纳过,京剧《白蛇传》与《新白娘子传奇》电视剧,都是不可超越的成就。后面想要再重述改编白蛇传,除非采用更新颖、更先进的体裁与表演形式,才有可能另起高峰。比如动漫、游戏、VR/AR……像《水漫金山》与这部《白蛇缘起》,已经在动漫领域的重述斩露头角,其他列在后面的形式,要么是由于市场时机不成熟,要么是技术应用尚未普及。余生可期,修行不止。

  (正文完)

附:笔者其他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