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之滨,情之所牵

曾经,把白蛇传当作学问来求索

许仕林祭塔知多少——谈许仕林的三次祭塔

七阶子
14 min, 2796 words

  台弯作家张晓枫有篇散文,《许仕林的独白》[1],读来每潸然泪下。京剧也专门有 折戏《祭塔》[2],张派的,不仅好听,更有一种苍凉的感动。

  “白蛇传”原本是没有生子的,更没有祭塔。但正由于“许子祭塔”的出现,使白蛇终于 成为了一个“人”,一位“母亲”。也正因为祭塔的出现,使得白蛇传所承载的主题不再局限 于儿女情长,更触及人类更为基本的亲情与母爱。赵雅芝所饰演的白娘子为什么是难以超 越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她不但演活了一位“贤妻”的形象,也演神了一位“惠母”的形 象。这是只有人近中年的赵雅芝才能演出的精神状态,我不觉得少女时期的赵雅芝能演好 这个白娘子。

  假如白蛇传的故事是真的,那么许仕林该会怎样去祭拜他那被镇压在雷峰塔下的母亲 ?何时去祭塔,以及祭了多少次?笔者认为,至少有“三祭”,尽管形式与效果各不相同。

Read More

归类: 文艺鉴赏

标签: 白蛇传

田汉《白蛇传》剧本赏析数则

七阶子
23 min, 4440 words

  剧本是要和戏一起看,那才有味道。以前我就曾为此受到一位网友的批评教育。我们 一开始读到元杂剧或明清传奇,可能会惊叹于这种古典体裁的古色古香,认为它的文学水 平与艺术水平都达到了很高的高度。但再一看昆曲,就会觉得它所对应的或类似的古本剧 本脚本实在“不够味道”,甚至陡然间要怀疑它们的价值。只是昆曲表演剧目的严重失传, 现在除了《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这“三大巨头”外,很难再看到自古流传下 来的经典剧目了,或者只有星星点点的几个折子戏。在这种情况下,传奇剧本便聊胜于无 ,就大有研究与学习的价值了。譬如说,若没有汤显祖的《牡丹亭》剧本一直摆在那儿, 就凭原先流传下来的那几个折子,那白先勇先生是如何凭着一腔热情也不能将全本《牡丹 亭》重现于世的。

  于是又想到当今娱乐文化中有个很奇怪的文学体裁叫“电视小说”。人家戏曲剧本好歹 也是先写出来指导戏曲排演的,演完重整理辑录总结也可以指导下一次的复排。而时下一 些所谓“电视小说”,电视都播完了,还写什么小说,无非是靠着宿主电视剧这棵摇钱树吧 ,真怀疑它是否能叫“小说”或“文学”了。

Read More

许仙什么时候遇赦

七阶子
9 min, 1658 words

  最近突然在论坛上看到这个问题,觉得挺有趣的,便也胡思乱想了一把。

  众所周知,比如在新白中,许仙是因盗宝案被发配苏州,“管束三年,无故不得跑回 钱塘来”。但事实上,许仙在苏州肯定没有服刑满三年,否则这个故事的“时间账”就很难 算清楚了。一个比较合理的推测是许仙遇上皇恩特赦——据说两宋的特赦很频繁。而在最初 的文献,即冯氏的话本小说《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就提到遇皇恩特赦,才回得杭州去。 但在后来的诸多文本中,尤其是在戏曲舞台上,显然忽略了这类“鸡毛蒜皮”的交待。于是 看到许仙竟然以戴罪之身,在“杭州-苏州-镇江-杭州”三地轻松“旅游”。

  现在只看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如果许仙遇赦的话,他可能是哪个时刻被遇赦。 笔者在早些年观看新白时便指出,在苏州的故事情节可以明显地划分为两截,衔接很不自 然,是新白情节上的一个比较大的失误。如今再遇这个问题,倒自以为“豁然开朗”起来。 这两段情节正是以许仙遇赦为分界线的,许仙在苏州的“身份”变了,当然整个气象要“焕 然一新”了。

Read More

新白下部若干问题再论

七阶子
22 min, 4242 words

  《新白娘子传奇》是一部值得反复看的电视剧。近日有因又看了后二十集,略有感悟 ,还是得记下。其中某些想法也许并不新鲜,以前就曾啰嗦过,只是再整理则个;当然也 有些是以前没想到的或想到但不敢说的。

Read More

谈谈川剧电视剧《白蛇传》

七阶子
13 min, 2589 words

  把12集看完,还是留下点记忆,免得忘怀。

  这剧竟然也是早在2003年就拍摄了,就不知为何无声息。直到2006年央视推出刘涛版 的正规电视剧《白蛇传》,我才听说原来也同时在播放一个川剧版的电视剧。当时就对该 版白蛇传很好奇,今天终于逮得机会一观。

  该剧的几个优点。一是各主演扮相很好,白娘子很美,许仙也很帅,男小青很英武, 女小青可爱中还有点野蛮;法海就比较邪恶了。其中白娘子的造型我看竟有点像新白中白 娘子的造型,不过把厚实的蝴蝶髻缕空,反有点像蛇形盘旋在头上,这样就更显然青青少 女了。小青的特征是在额上点了一条蛇形纹,男女小青皆如是,因此在变身那个特技镜头 中显得很平滑,真像从男的变到女的一般。

Read More

白娘子与许仙的爱情苦旅——谈谈白蛇传“三段回复式”的精巧结构

七阶子
29 min, 5648 words

引言

  “白蛇传”的传说故事,很是久远了,流传至今,其思想主题与人物形象发生过翻天覆 地的变化——的确是翻天覆地,比如白蛇由颇有点“春心荡漾”的妇人转变为中国社会理想的 贤妻惠母,法海却由慈悲度人的有道高僧转变为了棒打鸳鸯的刽子手。而且再往前看,有 学者在论及《白蛇传》的起源时指出:早期的许多“白蛇故事”中的蛇女可也是善良可爱; 只是后来由于封建社会上层意识的介入才歪曲、贬抑了蛇女;所幸后来毕竟是遵从民意, 又把白蛇的形象给改回来了。又若再往后看,当赵文卓饰演的“帅哥级”法海惊艳于银幕时 ,据说影院中曾有许多女生尖叫起来,可见今后为法海“翻案”的动力也不容等闲视之。

  然而,白蛇传终究是白蛇传,自它成型以来,其核心故事是万难更改的,其故事结构 也大同小异。所谓“成型”,笔者也认为是以冯梦龙收录在《警世通言》的《白娘子永镇雷 峰塔》为标志的,虽然该书晚于白蛇传之起源甚久,但确实是至今发现的“最早的白蛇传 的成型文字”。该小说显然套用了“三段式”的叙事模式,从杭州到苏州,再到镇江,最后 回到杭州,白娘子反复追寻、纠缠于许宣(即许仙),却使许宣屡受官司,转配他乡(最 后回杭州那次是逢大赦赦回的)。这种以相似情节重复串联而成的手法,在民间传说中颇 为常见,几乎可成为某种特征了——不过白蛇传流传到冯梦龙笔下,已然经过数代人的加工 ,因而这“三段式”结构便略有些变化,更为圆滑了。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一般人大概不怎么熟悉这篇《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了。事实上 ,笔者也认为这篇小说能留存下来,在很大程度上依托于“三言”的总体成就。而就其本身 而言,除了白蛇传源流上的价值外,它的文学价值怕不及后世的许多改编版本。因而本文 主要以京剧《白蛇传》与另一部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为例,也结合其他一些有意义的 改编相为印证,来阐释“白蛇传”故事“三段式”结构之精妙。

Read More

归类: 文艺鉴赏

标签: 白蛇传

端阳现形新别致

七阶子
5 min, 927 words

  今天看傅惜华先生的《白蛇传集》,读到一段鼓子曲写“端阳现形”的,与盛行演出的 “酒变”在细节上颇有不同。关于这段情节的一般说法是:端午佳节,白娘子不忍拂逆许仙 情谊,强饮雄黄酒;结果酒力发作,不胜疼痛,在床上挣扎翻滚,终究现出了原形;许仙 端来醒酒汤,可当他揭开罗帐,惟见一条白蛇昂首吐信——许仙就这样吓死了。

  不过这次读到的这段却只说他们夫妻俩喜庆佳节,郎情妾意,你一杯我一杯,径直喝 到日落西山。许仙与白娘子都喝得有点醉薰薰了,便双双上床睡去。可是当许仙醒来,竟 发现自己枕边赫然睡着条大白蛇,就吓死了。后来白娘子也醒来,霎时还不知道身边的许 仙是怎么死的呢……这里的白娘子似乎并不怎么怕雄黄酒(我还真以为她修练到极致,已退 尽蛇身呢),只是节庆欣喜过于忘情,真个喝醉了。醉梦中无意间才现出了真身(原来她 毕竟还是蛇),吓死了许仙。

Read More

归类: 文艺鉴赏

标签: 白蛇传

法海为什么要收白蛇——情与法的纠缠

七阶子
33 min, 6419 words

  本文将讨论白蛇传的另一个“基本问题”,即法海为什么要收白蛇。须要注意的是,这 所要讨论的法海是作为白蛇传的一个文学典型,与白蛇一样,只是传说的虚构,而非历史 的真实。因为有学者指出,镇江金山寺法海,历史上确有其人,乃晚唐宰相裴休之子。所 以我们应该撇开这“裴头陀”的历史评价,只分析“白蛇传”传说:就那个得道高僧法海,为 什么不容白娘子与许仙恩爱夫妻,定要将其活活拆散……

  前已提及,白蛇传是个动态的存在,不同时代的人们对其有不同的理解,赋予它不同 的意义,因而法海的形象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从总体的“历史”趋势看,与白蛇“从良”的 过程相反,法海却是走着条“从恶”的路线。不过最近法海又开始“反思”与“觉悟”了,于是 人们对法海的看法也渐有改观。虽然可能再无法回到以前那高高在上、受人膜拜的地位, 但总算有人在欣赏白娘子“美女蛇”的同时,也深刻关注着法海和尚。

Read More

归类: 文艺鉴赏

标签: 白蛇传

白蛇为啥嫁许仙?——追寻白蛇传爱情的原型意义

七阶子
26 min, 5143 words

  笔者曾言,《白蛇传》有两个基本问题:“白蛇为什么嫁许仙?”与“法海为什么收白 蛇?”。“不同时代以及不同阶层的人们对此问题可能有不同的理解”,白蛇传的改编创作 者对这两个问题的不同处理与诠释,也反映出叙说者的价值取向与思想趣味。本文将讨论 第一个问题。也许有人想到,白素贞是因为爱许仙,才嫁给他——但这不等于没说么?所以 我们要从“白蛇传”这个传说原型的终极意义去追问这个看似简单而无聊的问题。

Read More

归类: 文艺鉴赏

标签: 白蛇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