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虹·白乙——央视《白蛇传》的一个贡献

七阶子
6 min, 1121 words

归类: 文艺鉴赏

  笔者曾经给央白挑了不少刺,本文却想挑个有意义的闪光点。

  吕洪年曾提出过白蛇传故事“世俗化”的倾向。如何理解“世俗化”?笔者观时下之文学 ,认为主要有两点,一是言情,一是玄幻。白蛇传故事能很轻易地摇身变成言情或玄幻, 当然言情不完全等同于爱情,玄幻也不等同于神话,不过且不管这种倾向的价值或意义, 总之它是一个客观现象。所以很恭喜,央白在这两方面都做得不错呢。言情就不再多说了 ,但凡认真看过央白一剧的少男少女,多半会被他感动得不知所以。央白那推崇倍至的“ 扫塔”结局,很煽情,也正合乎某些《白蛇传》戏曲改编的题中之意,在那里,它们极大 地侧重于宣扬爱情主题。

  而央白的玄幻化,从一开头的“半步多”就笼罩了这样的一层氛围。其实看央视同期的 《宝莲灯》,还比较像中国的传统神话,而到了《白蛇传》却不知怎地失去了那种味道; 于是央视《白蛇传》不及《宝莲灯》,后来央视补拍《宝莲灯前传》,却不敢再拍《白蛇 传》“后传”。再说白蛇传故事的玄幻化,央白不是第一个,那第一个吃螃蟹的应该是新加 坡的《青蛇与白蛇》;新加坡更早些年拍的《白蛇后传》,却更像武侠,而不似玄幻。

  不管怎么说,演白蛇传的故事,总是需要文武并重的;既然白蛇与青蛇她们要“打出 手”,动武,斗法,这便自然而然浮升一个问题,即她们用什么兵器?以前的诸多版本都 未予以专门的说明,比如京剧《白蛇传》,只是象征性地舞剑耍枪,未有剑名;“断桥”一 折有一名段,“青妹慢举龙泉宝剑”,这“龙泉”本也是凡间名剑,在此却非用作剑名,只是 借代的文辞修饰。《新白娘子传奇》在白娘子收青蛇时,突然变出一把“雄黄宝剑”;《青 蛇与白蛇》的白素贞在大闹南极仙宫时,也竟亮出把“诛仙斩妖剑”——然而这两处也只像是 编剧“急中生智”的胡诌,尽管叫得也响亮,起名却不具体,也没有“白蛇传特色”。

  到了央视《白蛇传》,白素贞姐妹各持一把剑,并郑重起名曰“白乙”与“青虹”;内嵌 “白”、“青”二字,便有意境,更有“白蛇传特色”,当可点为白蛇与青蛇的兵刃。央白提出 了这两个名字,功劳非浅,不过也仍有一些问题值得讨论再完善。

  比如剑的出处。据央白说,白素贞是从华阳真人那求得二剑的。我却觉得这华阳真人 在央白中是很过场的一个人物,所以央白对“青虹”“白乙”出处的解释还略显粗糙。还有, 一定得是剑吗,是否有其他兵器种类更适合白蛇与青蛇,而那名称倒也可仍叫“白乙”、“ 青虹”。当然剑是最通用的兵器,就像君子、雅士都可佩剑,装饰性、象征性多于实战性 ;白娘子显然不是好斗之人,所以需要时用剑至少不是个坏的选择。还有一点,白娘子下 凡来是谈情说爱,不能总是带着把剑,那显是于形象不合,所以还需要一个巧妙的“隐剑” 方法,就好像孙猴子的金箍棒平时可以变化一枚绣花针藏在耳际。看央白拍摄之时,电脑 特技发达,所以它把“白乙”、“青虹”处理成“光剑”,招之即来,挥之即去,这却也不错呢 。

  最后,话说“白乙、青虹出鞘,天地为之动容”,还需要渲染其威力与功德,而“德”大 于“力”,即白素贞用白乙剑来做什么?央白煞费苦心地创造出白乙剑之名,而在全剧高潮 的水漫金山,却不见她用白乙,倒似有点浪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