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白娘子传奇》剧情插曲歌词的修辞手法

七阶子
54 min, 10672 words

归类: 文艺鉴赏

一、引言

  《新白娘子传奇》是白蛇传发展中的一个难以超越的高峰,在各方面都达到很高的艺术成就,尤其注重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其中最高丽的风景,最具新白特色之一的说是其中大量的剧情性黄梅调唱段。这些插曲音律优美,兼具古典音乐、戏剧与现代流行音乐的某些优点,故有“新黄梅调”之称。然笔者不谙乐理,唯知其美,而不知其所以美者,因而不敢妄加展开评述,只想对其歌词作一番初步的分析。

  当年新白横空出世,同时发行了一套专辑,包括片头片尾主题曲《千年等一回》、《渡情》等十二首歌曲。新白剧中那一百多首插曲也就以这十二首歌曲的旋律填词——另有一小调《三月三日是清明》专辑上未收录,且专辑上的《心湖雨又风》因为是《渡情》的变调而在插曲中没有使用,《千年等一回》也只以其变调《悲情面具》出现在插曲中。其余十首专辑在剧情插曲中都有不同频度的应和。新白音乐乐美词丽,又具有如此的系统性,这在影视剧中不可谓不是一奇观。不由令我想起宋词元曲,不妨效古人编集之雅事,把新白的所有剧情插曲作为一整体看待,并称《新白词曲集》,每一插曲也就以专辑中相应歌名作为词牌名(或叫曲牌也可),题目另择,或概括内容,或引首句为名。

  此事暂缓,本文主要是对《新白词曲集》中诸曲的辞章之美作番赏析,发掘分析其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滋不埋没新白音乐填词作者的一番心血。

二、《新白词曲集》所用到的修辞格

  《新白词曲集》中的歌词总体上是通俗易懂,间有佳句警句,可谓深入浅出。其中也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有古汉语常用的修辞,也有现代汉语常用的修辞,还有些是古汉语语法现象的体现,亦颇为典雅。现归纳如下:

  1.赋。在先秦,有六义之说,“风雅颂赋比兴”,其中“风雅颂”是文体,“赋比兴”就是修辞了。“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按此“敷陈直言”的定义,新白很多的插曲也就可以冠以“赋”的修辞了。如舟遇互报家门的两个唱段:

    姓许名仙字汉文,祖籍钱塘有家门。
    世代为商重信义,贩卖药材做营生。
    不幸父母早亡故,清明佳节来上坟。
    游罢西湖回家转,满天风雨遇佳人。
    不知二位名和姓,为何要到清波门。
    三生有幸来相识,同船共渡走一程。(前世今生○姓许名仙字汉文)
    小姐名唤白素贞,家居四川芙蓉城。
    老爷在世为总镇,驰骋沙场有名声。
    二老归天无依靠,来到江南投亲人。
    亲人不在无投奔,如今暂住清波门。
    小姐她生来多聪明,琴棋书画样样精。
    她待我小青如姐妹,天涯海角觅知音。(前世今生○小姐名唤白素贞)

  虽然言语浅显,没有太多的粉饰,但它文词齐整,听来如痴如醉,若说没用修辞,吾不信也。

  其他的很多大段唱段,都可以归到“赋”这一名目下。不过要提醒的事是,古时一般意义上的“赋”,其言辞都比这些新白歌词华美瑰丽得多。

  2.比。即比喻,这是不管在古文还是在现代文中都最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而且其他不少修辞格也与比喻有些渊源关系,大凡稍有文采的文章,基本上不会出现只有其他修辞而无比喻的现象。“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现在一般把比喻分为三类:明喻、暗喻与借喻。

  明喻是本体、喻体、比喻词三者都出现的比喻。如:

    废园旧屋变新貌,犹如枯木又逢春。(前世今生○结拜姐妹)
    娘子呀贤惠又聪颖哪,两相恩爱犹如逢望月长盈。(情与法○小弟本是寒门一书生)
    貌似天仙性温柔,苏州总镇娇娇女。(前世今生○你几次解围费心机)

  暗喻,有的也称隐喻,有本体但不出现特征比喻词。如:

    鬼迷心窍太胡涂,错把西湖当太湖。(雨伞是媒红○鬼迷心窍太胡涂)
    生生世世为夫妇,海枯石烂金石盟。(前世今生○饮酒)
    转身不见是雕虫小技俩(神仙歌○黎山门下)

  借喻,只有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如:

    白花银子三十两,买了三张鬼画符。(雨伞是媒红○鬼迷心窍太胡涂)
    姐姐我不会厚彼薄此,切莫强分彼此论轩轾。(前世今生○你我情谊胜手足)
    可恨陈伦性颟顸哪,趋炎附势无腰杆。(情与法○婀娜多姿俏红颜)

  还有连续使用几个比喻的,也叫博喻。博喻更有气势,言辞更觉美。如:

    姐姐娇艳如花胜天仙,宛如月里嫦娥下凡间。(前世今生○姐姐娇艳如花胜天仙)
    夜色如酒醺人醉,情侣恩爱巫山会。
    芙蓉帐内鱼比目,鸳鸯枕上鸾凤颠。(前世今生○夜色如酒醺人醉)

  总之,新白歌词中使用了大量贴切的比喻,有的生动形象,有的委婉含蓄,使得新白歌词之美足以当新白音乐之美,相得益彰。

  3.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古诗词常用,现代诗歌也有。也许中国的传统很含蓄,开言喜欢来个“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样子——当然兴的作用远不限于此。一个兴的经典例子是“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就这两句“兴”引出了乐府中最长的敘事诗。所言“他物”,最常见的是写景,如:

    西湖美景三月天,春雨如酒柳如烟。(渡情)
    美景如画映楼台,姹紫千红百花开。
    比翼双飞鸟歌唱,花间独步人徘徊。(雨伞是媒红○凭江伤怀)

  也有的未必是写景引起的。如“候门似海深重重”,“人寂寂,画沉沉”,还有“拿魁天下多风光”也都用了兴的修辞。另有一些歌词,如“青城山下白素贞”,“姓许名仙字汉文”,“我家娘子白素贞”等,虽然言的不是它物,还算是己物,但从它们的位置与作用来看,倒很接近兴的修辞,因此也算是起兴吧。

  在兴的同时,往往还有比喻的意味,比寓于兴,可称之为“比兴”。如:

    桃花流水满前溪,池里游着比目鱼。(渡情○桃花流水满前溪)
    白云飘在天胸膛,鱼儿游在水中央。(前世今生○孤家寡人有情郎)

  还有上页提到的《雨伞是媒红○凭江伤怀》的后两句也有明显的比喻性质。但像“西湖美景三月天……”与下文的“有缘千里来相会……”可没什么直接联系。

  4.互文。互文也是古诗常用的修辞,“凡言互文者,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若还不理解什么是互文,先看两个新白之外的例子——笔者还记得中学时的两个互文例子。一个是《木兰辞》的“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老师解释说它的意思不是“将军战死了,壮士荣归了”,其直译是“将军与壮士,有的战死了,有的荣归回来了”。另一个例子是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其意是说秦时的明月秦时的关塞,到汉时的明月汉时的关塞还是一样的。若说秦时只有明月而汉时只有关,岂不谬乎。现在来看新白歌词的几个例子。如:

    断垣残壁都修好,荒草废坵要迁移。(前世今生○仇王府本是荒凉地)
    意即“断垣残壁”与“荒草废坵”或者要迁移,或者修好了。又如:
    人役打道仇王府,双茶巷内拿犯人。(情与法○公堂之上说实情)

  “仇王府”与“双茶巷”也应该互文起来理解,否则差役都到仇王府了,还怎么在双茶巷内拿人啊。其他一些互文例子还有:

    神通广大兴府第,法力无边造园林。(前世今生○结拜姐妹)
    净瓶水养我慈悲性,紫竹林常存菩萨心。(天也不懂情○洞房花烛)
    天上麒麟原有种,人间凤凰在你身。(情与法○天降好音到许门)

  由此可见,互文的特点就如《前世今生》唱的“缠缠绕绕的情意永缠绵”那样,互 文的上下两句就这么互相缠绕着不能分开。互文可以使行文简洁生动,但若注意这种修辞现象,则可能引起费解。

  5.借代。借代容易与借喻相混淆,其主要区别是借喻是比喻的一种,把隐去的本体找出来就能构成明喻,但借代体与被代体之间却不能构成比喻。借代往往是部分代整体,或用其他特征相关物体来代指本体。如新白常用“悬壶”、“歧黄”、“杏林”代指医术。

    悬壶济世救苦难,愿修来世再结缘。(前世今生○姐姐娇艳如花胜天仙)
    她精通岐黄,武艺更超群。(神仙歌○黎山门下)
    誉满苏城杏林间。(情与法○婀娜多姿俏红颜)

  “红颜”、“红装”、“红袖”代指女子(一般是美女吧),如:

    不如人间红颜伴痴男,凤凰于飞逍遥在人间。(前世今生○姐姐娇艳如花胜天仙)
    狂风偏打孤零雁,空余红袖泣苍天。(前世今生○人寂寂画沉沉)
    倦极偶把周公会,梦中犹见女红装。(渡情○张玉堂相思)

  其中周公也是借代手法,这里也可体会一下借代与借喻的区别,若说“像红装一样的女子”,那显然是不成立的,因而是借代而非借喻。还有“红丝”、“红线”代指“姻缘”,如:

    若非月老牵红线,恩爱短来寂寞长。(前世今生○孤家寡人有情郎)
    姻缘路上多崎岖,谁道红丝不错牵。(想飞的水○碧莲愁万千)

  这些借代词已经成了固定词语,固定用法了。再看一些例子:

    情纵痴也终有完,不如清修把皮毛换。(前世今生○人易老好梦短)
    广寒宫中高处不胜寒,冷裘孤枕无人可为伴。(前世今生○姐姐娇艳如花胜天仙)

  例句一的“皮毛”二字是借代,即使考虑到娘子本就是蛇,那也是有皮无毛,不是写实,而是借代,代指妖的身份。在例句二中,娘子即若飞升,也可能而且极可能不是分配到广寒宫的,这广寒宫便是泛指天界了。另外“无人可伴”的寂寞又岂只是夜间的“冷裘孤枕”,白天不也一样无人促膝谈心么,故而也算是借代了。

  6.典据。说到借代,也顺便说说典据,有的写作典故,用典,用事等,差不多的意思了。像“悬壶”、“歧黄”、“杏林”都是有典可考的。其他用典的例子还有:

    立身呀处世多方正,季布你一诺重千金。(情仇爱恨○官人不愧是良人)
    奈何百结愁肠,付与夕阳笑杜鹃。(雨伞是媒红○相逢咫尺间)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三月三日是清明○遇难成祥)

  用典不但使语言表达精炼隽永,且能增加文化底蕴。

  7.比拟。又一个与比喻相似但不相同的修辞手法,它重在拟,拟人或拟物,与比喻是不同的味道。如:

    红烛替我流清泪,何日与君再相逢。(雨伞是媒红)
    月老手法未免旧,环境为媒想必越来越不行。(天也不懂情○日落西山把路迷)

  这月老本就是个想象的产物,何况来个“手法”,即使在神话中承认月老的存在,也应该是比较古板地按姻缘谱来系红线吧,也不会像人那样耍手段吧。又如:

    姻缘路上多崎岖,谁道红线不错牵。(想飞的水○碧莲愁万千)
    夜色如酒醺人醉,情侣恩爱巫山会。(前世今生○夜色如酒醺人醉)

  那个“酒”、“醉”与“路”、“崎岖”也量“拟”的意味多于“喻”。

  8.双关。一语又关或言在此而在彼。如:

    漫漫长夜会过去,日出东山黎明来。(情与法○时光迅速飞一般)

  只怕其意不单指小仕林在日夜交替中会慢慢长大吧。又如:

    昔日喜鹊报过晓,今朝却闻乌鸦叫。(雨伞是媒红○欲回峨嵋山)
    一束青丝系儿身,朝朝暮暮发如人。(情仇爱恨○一束青丝系儿身)

  这里“青丝”之“青”还可能与“情”双关,不见后文仕林有唱吗?“见锦囊,泪潮涌。千条青丝万般情。”

  9.夸张。如:

    大人壮志凌云冲霄汉,奈何光说不练不实践。(天也不懂情○大人壮志凌云冲霄汉)
    望呀望儿面,泪呀泪涌泉。(悲情面具○望儿面)
    万树松涛难见日,竹竿竹叶不见天。(悲情面具○仕林寻父)

  有很多夸张是与比喻结合在一起的,就如那个“泪涌泉”吧。这种一句多修辞的现象太多了。

  10.隐晦。隐晦是指由于某种原因不直说而采用另一种相关方式来表达的修辞手法,这一般是为了委婉的需要。如:

    他年成就,你娘已身后。(悲情面具○望儿面)
    夫妻重逢若无日,清明来上两座坟。(情仇爱恨○一束青丝系儿身)
    不欺呀暗室黄花女,公堂你不攀床头人。(情仇爱恨○官人不愧是良人)

  前两例是不祥的话,自然不好直说的,后一例的“床头人”是指妻子,即娘子自指,也许是娘子害羞吧,也没有直说。

  11.隐断。就是有的书上写的省略,我这里称这为隐断。如:

    天涯把我寻,娘子是知音。
    山高全不怕,为了我许汉文。(情仇爱恨○官人不愧是良人)

  这里“天涯”与“山高”分别是“天涯海角”与“山高水远”的省略。省略不单单是为了符合音律,其实像新白这样与流行音乐相通的音乐,多几个字少几字是无关紧要,一样能唱顺的。这省略其实也是种很实用的修辞。你听一唱出了“天涯”,那“海角”也就呼之欲出了,既然欲出,又何必出。再说从容地唱两个字一定比挤着唱四个字来得清晰高昂。另一方面,从行文来看,也使得语言更精炼。

  与这种省略相对的叫偏义,省略是只出现一个词的一部分,但表达全词的意思,偏义是出现整个词,但只取其中一部分意思。在新白歌词中似乎没找到偏义的例子,不过记得《孔雀东南飞》里有一句“便可白公姥……”,因仲卿有母无父,故“公姥”只有“姥”的意思。

  12.顶针。简单地说,顶针就是下一句的开头重述前一句的末尾。如:

    二老归天无依靠,来到江南投亲人。
    亲人不在无投奔,如今暂住清波门。(前世今生○小姐名唤白素贞)
    三月三日是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三月三日是清明)

  若重在意义上,顶针在形式上也可以不那么严格,如下面例子也是顶针:

    此人若是不诛除,不如掩门藏悬壶。
    娘子菩萨慈心肠,轻言藏壶不应当。(雨伞是媒红○鹤顶剧毒害无辜)

  顶针不但可以顶字词,还可以顶句子。如:

    陶家大哥和我讲,面粉制药太荒唐。
    一字千金有妙方,面粉制药不荒唐。(前世今生○面粉制药)
    素贞不是寻常人,料想大姐早知情,
    素贞不是寻常人,汉文已经早说明。(前世今生○你几次解围费心机)

  顶针的修辞可以使结构紧凑,增强气势,在新白两人对唱时还能使衔接自然,更具生活化。新白不追求奇幻化,而是生活化。

  13.回文。插曲的歌词没发现有回文现象,但在专辑中的《天也不懂情》有回文的运用,如:“几分惆怅惆怅有几分”,“好梦易醒易醒是好梦”。

  14.对照。或对比,就是把相关或相对的内容放在一起对比,增强表现力,也能加强对称美。如:

    前世牧童,救命恩人,恩呀人呀比海深。
    今生许仙,待我情深,情也深呀意更真。(雨伞是媒红○前世牧童)
    孤家寡人有情郎,待字闺中俏红装。(前世今生○孤家寡人有情郎)

  这是相关的对照,相对的对照有:

    世人都怕鬼来缠,孰晓心魔才更难赶。(情与法○世人都怕鬼来缠)
    欢娱似流水,苦痛汪洋般。(神仙歌○千载宿世情)

  15.对偶。细分起来,对偶的种类有很多,在讨论新白歌词时,只想简单地分为宽对与严对。新白词曲集中的歌词大多都结构整齐,可以成对,如:

    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渡情)
    我来,为前世留下的怨;我爱,还今生纠缠的恋。(纠缠)
    不羡天上鸟比翼,不羡水中莲并蒂。(神仙歌○不羡天上鸟比翼)

  更为严格的对偶也叫对仗,对上下两句的字数、词性、结构、平仄都有要求,如同律诗的中间两联的要求。如:

    神通广大兴府第,法力无边造园林。(前世今生○结拜姐妹)
    救世人,良医胜良相;存厚道,今人比古人。(天也不懂情○洞房花烛)
    比翼双飞鸟歌唱,花间独步人徘徊。(雨伞是媒红○凭江伤怀)

  我这里举的对照与对偶的不同处在于对照重内容,对偶重形式,对照是通过内容上的对比来增强感染力的,对偶则是通过形式上的统一来增加气势。

  16.排比。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近的句子构成排比。由于新白歌词都较简短,排比较难有用武之地。如果要求不是很严格的话,下面两例也许是排比:

    一杯酒谢恩情,为我许仙受辛苦。
    同心协力创家业,愿白首偕老共此生。
    二杯酒谢娘子身有孕,为许门留下后代根。
    是儿是女我都是爱,女是凤凰儿是麒麟。
    三杯酒对娘子表深情,地老天荒不变心。
    愿生生世世为夫妇,海枯石烂永守金石盟。(雨伞是媒红○端阳同庆)
    拾金不昧归原主,船头避嫌湿衣襟。
    不欺呀暗室黄花女,公堂你不攀床头人。(情仇爱恨○官人不愧是良人)

  17.衬字。衬字是为了补充音节的需要而加上的无实际意义或与内容无关的字、词、乃至句的一种修辞手法。元曲及传统戏剧中都有大量的衬字,现代的流行音乐当然更流行衬字。新白衬“字”的例子有:

    西湖美景,三月天呐,春雨如酒,柳如烟呐。(渡情)

  衬“词”的有:

    硫磺硫磺原是火中精,朴硝是它对头人。(天也不懂情○庆余堂对策)

  至于衬“句”,像《前世今生》中都有几句“嗨呀嗨嗨哟,嗨呀嗨嗨哟,”。

  衬字的位置,有的是在句末,如上面《渡情》头两句。有的是句中,如《渡情》的最后两句“若是千呀年呀有造化,白首同心在眼前。”当然也有在句首的,如:

    一重重呀一重重,喔心事喔费疑猜。(雨伞是媒红○凭江伤怀)

  衬字同样也可在整首曲的开头或结尾,如《情与法》《神仙歌》。衬字有时在落在音节末,如:

    巴豆呀生就烈火性呀烈火性,
    最忌呀牵牛一路行呀一路行。(天也不懂情○庆余堂对策)

  有时是在音节间的,还如“若是千呀年呀有造化”,就在“千年”之间强制衬上一字字。有些衬字前后是不同的词语,有些则是联接重复词语的桥梁,如上例的“烈火性呀烈火性”。

  衬字的词性,大多是虚词,且是“呀”、“啊”之类的拟声词、叹词。但实词也可用作衬字,如代词“你”“我”“她”“它”“这”“那”等,因为指示很明显,这些代词也不是必要的,且在唱咏时比较轻。如:

    立身呀处世多方正,季布你一诺重千金。(情仇爱恨○官人不愧是良人)
    山高全不怕,为了我许汉文。(同上)
    白素贞她坚持逞凶,是为伸张国法正义。
    白素贞她不是存心,要与三皇祖师会为敌。(情仇爱恨○白素贞心地善良)
    井水下毒下毒是人祸,这丧心病狂害人精。
    幸有良药良药可治病,不让那邪恶逞威风。(天也不懂情○正本清源)

  上面举的《天也不懂情○庆余堂对策》是用了大量的名词作衬字:

    硫磺硫磺原是火中精,朴硝是它对头人。
    水银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
    巴豆呀生就烈火性呀烈火性,最忌呀牵牛一路行呀一路行。
    丁香丁香莫与郁金见。(天也不懂情○庆余堂对策)

  有时甚至短语也充当衬字,如:

    夫唱夫唱妇随度一生,好梦如今成了真。(天也不懂情○洞房花烛)

  这“夫唱”二字便是以主谓短语作衬。

  可见,衬字在新白歌曲中是很普遍的,前面说过新白歌词总体上是通俗化的,而且是能唱的,如果把这些衬字都去掉,虽然干净了,但唱起来恐怕就难以想象了吧。

  18.重叠。由于新白歌词衬字的广泛性与必要性,就出现了很多重复的词语,这些相重的词语不但是音节的需要,有的还能增强表达效果,如:

    官人官人不必忧在心,听为妻对你说分明。(天也不懂情○洞房花烛)

  这两声连呼的“官人”立即就把娘子那柔情蜜意表露无遗。这种修辞手法可叫做重叠。重叠本来就是种很常见运用悠久的修辞,如《古诗十九首》中就运用了大量的重叠手法。重叠可以起强调作用,如《天也不懂情○正本清源》那句“井水下毒下毒是人祸”,若只是为了补充音节凑足字数,那重叠一下“井水”也未尝不可,变为“井水井下毒是人祸”,原词重叠“下毒”就是起强调作用,可以表达许仙对此行径的憎恨之情,而下一句“幸有良药良药可治病,不让那邪恶逞威风。”重叠“良药”则可更好地安慰众乡亲。

  但也不是所有因衬字而出现的重复词语都用了重叠的修辞手法,这主要从意义上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样,重叠也不一定要依附于衬字,重叠与衬字完全是不同的修辞。如:

    默默呀默默 无语问九天。(悲情面具○望儿面)

  这里“默默”就没有衬字的嫌疑,相反,中间那个衬字“呀”倒是因为两个“默默”的重叠遭遇特意补充的。再如:

    日落啊西山把路迷,宝山内心暗暗喜。(天也不懂情○日落西山把路迷)

  若去掉一个“暗”字,变为“宝山内心暗喜”,虽然还不至于文理不通,但表达效果就差远了。运用了重叠的个子还有:

    爱深深,恨渺渺,天涯海角路迢遥。(雨伞是媒红○欲回峨嵋山)
    一束青丝系儿身,朝朝暮暮发如人。(情仇爱恨○一束青丝系儿身)
    雷峰啊塔前声声唤,我娘塔下不知因。(天也不懂情○雷峰塔前声声唤)

  有些重叠修辞还变成固定词语了。

  在所有新白词曲集中,我认为重叠修辞运用得最炉火纯青的要算是《情仇爱恨○候门似海深重重》:

    侯门似海深重重,母子卧榻苦不同。
    年少轻狂恋红颜,啊哈哈白发娘亲哀哀痛。
    憔悴损,情何堪,两厢皆是痴心种。
    业因聚,缘孽多,牵牵缠缠在世中。
    情情何堪嗨哟,哀哀哀痛嗨哟,
    恋红颜嗨哟,苦苦不同嗨哟。
    痴痴心种痴痴心种,深深重重深深重重,
    缘孽多缘孽多,在在世中。(情仇爱恨○候门似海深重重)

  这首歌词中,有为衬字而叠的词,有为修辞而叠的词,这许多重叠词各有各的妙算,且一起又构成了整曲低沉的衣调。细细品味这首曲子,就能体会到重叠的强大修辞效果。

  19.重复。重复的修辞与重叠不一样,重叠主要是通过叠韵词来起强调作用,而重复是把一个短语或短句重复一次,且常常用在句末,以重复非常有力地收尾,更有表达效果。如:

    洞房洞房花烛遇知己,今宵一刻值千金,值千金!(天也不懂情○洞房花烛)

  重复“值千金”三字更能表现许仙在洞房那种欣喜之情。别人是向往“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双喜临门的快感,许仙不是追名逐利之人,在洞房遇一也会医道的娘子知己,那又岂只是值千金。又如:

    山盟呀海誓呀情义重,许仙我怎敢起二心,起二心!(天也不懂情○济人堂拒婚)
    何时啊得把冤仇报,方效孩儿一片心,一片心!(天也不懂情○雷峰塔前声声唤)

  真情流露,这里的两个重复岂不更令人感动?又如:

    西湖烟水无心赏,无限伤心在江南,伤心在江南!(想飞的水○失魂落魄在金山)

  重复“伤心在江南”,那种悲伤的基调便更加突出了。

  其他一些《天也不懂情》与《想飞的水》插曲也用了类似的重复修辞手法,但不是说重重的修辞正是由于《天也不懂情》与《想飞的水》的旋律节奏决定的,重复作为一种修辞与重叠一样和新白的音律并无必然直接联系。事实上,专辑中《想飞的水》最末一句并没有重复,可见重复不是必要的,而插曲中选择了使用重复,就不是音律的问题了,而是修辞的高明。而且插曲中有些《天也不懂情》与《想飞的水》也没有重复修辞,而其他调子的插曲也有时用重复的,如:

    一非灾来二非病,怀了我许家后代根,后代根哪!(情与法○天降好音到许门)
    待等怀胎足月后,合家欢度迎娇生,迎娇生哪!(同上)

  这里重复所表现的许仙的狂喜自然与那里“值千金”的心情又不一样了。

  20.反复。重复还不足意,新白还运用了大量的反复修辞手法,所谓所得,就是一个较长的整句甚至段落再次出现,并且可以间隔出现,从而起到循环往复着重强调的任用。如:

    我家有贤妻白素贞,我娘子本是多情人。
    她生性善良她将我爱,花容月貌呀多温存。
    我家有贤妻白素贞呀白素贞,
    我娘子本是俏佳人呀俏佳人。(天也不懂情○济人堂拒婚)
    
    九泉之下我作鬼呀我作鬼。
    九天之上你成仙呀你成仙。
    劳燕分飞遭大限呀遭大限。
    上穷碧落下黄泉呀下黄泉,不在人间。
    九泉之下我作鬼哪,九天之上你成仙。
    劳燕分飞遭大限哪,上穷碧落下黄泉,不在人间。(情与法○九重天)
    
    除了夫婿许汉文,人间还有你至亲。
    啊……,啊……,人间还有你至亲。(情仇爱恨○人间还有你至亲)
    
    姐姐我不会厚彼薄此,切莫强分彼此论轩轾。
    嗨呀嗨嗨哟,嗨呀嗨嗨哟,切莫强分彼此呀论轩轾。(前世今生○你我情谊胜手足)
    
    夕阳如火是黄昏,雷峰塔前辞故人。
    单修何如双修好,早登仙界绝红尘。
    嗨呀嗨嗨哟,嗨呀嗨嗨哟,夕阳如火是黄昏。
    嗨呀嗨嗨哟,嗨呀嗨嗨哟,雷峰塔前呀辞故人。(前世今生○雷峰塔辞故人)

  其中《前世今生》那种悠扬婉转的调子尤其适合用反复的修辞,但同样道理,反复也是独立于音律的修辞格。反复的修辞,有时重复的两句还可以有所变化,不必完全一样,从上面《情与法○九重天》可见一斑,又如:

    梦还在纠缠,泪仍在眼里打转;
    痛还在纠缠,泪仍在眼里打转。(纠缠)

  反复与重叠重复不同。重复修辞主要是重复内容或内中意义,而反复修辞则主要是重复字面上的形式。或者说,重复修辞的作用是通过关键字词的重复来强调某种意思或感情,而反复则通过重复大段句子让读者(或听者)在“复习”中留下更深刻的印象,而同时也起到强调作用。就像《诗经》中很多诗采用“重章叠唱”的手法,这就是反复,就要这种效果。在新白中有时重叠重复与反复还集中在一起,协同作用。如:

    正本清源在呀在水井,井水快消毒灭祸根。
    正本清源在呀在水井,井水快消毒灭祸根,
    灭祸根!(天也不懂情○正本清源)

  后一句“正本清源在呀在水井,井水快消毒灭祸根”是对前一句的反复,而最末三字“灭祸根”则是重复。不过“在呀在”不能理解为重叠,而只是为补充音节的衬字,但前面的“下毒”“良药”却是重叠修辞,这点前已有述。

  重叠重复与反复还往往与衬字结合在一起。重叠与衬字的结合如:

    想不透呀想不透,推不开呀推不开。
    一重重呀一重重,喔心事喔费疑猜。(雨伞是媒红○凭江伤怀)
    姐姐呀姐姐,有意不拆穿。
    素贞呀素贞,心里好感激。(情仇爱恨○人间还有你至亲)
    心事呀心事向谁诉?堪爱呀堪爱向谁怜。(想飞的水○碧莲愁万千)

  上面的例子中,都是通过“呀”字把重叠的词联接起来。重复与衬字相结合如:

    她待我小青如姐妹,天涯海角觅知音呀觅知音。(前世今生○小姐名唤白素贞)
    待等怀胎足月后,合家欢度迎娇生,迎娇生哪!(情与法○天降好音到许门)
    九泉之下我作鬼呀我作鬼。
    九天之上你成仙呀你成仙。(情与法○九重天)

  反复与衬字相结合的如:

    感恩饮下这三杯酒,粉身碎骨也甘心。
    嗨呀嗨嗨哟,嗨呀嗨嗨哟,粉身碎骨也甘心。(前世今生○饮酒)
    同行同呀业呀不同工,刹变就在心念中。
    追根究呀底呀许汉文,医心医德比仓公。
    啦啦啦啦啦, 啦啦啦啦啦,刹变就在心念中。
    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医心医德比仓公。(渡情○同行同业不同工)
    许仙别娘子,辞家上金山。
    哎呀哎子哟,哎呀哎子哟,
    哎呀哎子哟,哎呀哎子哟,
    哎呀哎子哟,哎呀哎子哟,
    辞家上金山,哟!(神仙歌○千载宿世情)

  从表面上看,重叠重复反复三者重复的粒度越来越大。重叠修辞重复的是字词,重复修辞重复的是短语短句,反复修辞是整句段落。但这三者真正的划分依据是它们的本质意义及其修辞效果,所以这种粒度有时也不那么绝对,如:

    用对了嘛可以救性命,用错了那可就要了命。
    行!行!行!(天也不懂情○庆余堂对策)
    只准自结世间缘,不愿妹也在其间。
    哎呀哎子哟!哟!
    不是你死便他亡,总有一人命归泉。
    哎呀哎子哟!哟!(神仙歌○不羡天上鸟比翼)

  例一中的“行”虽然中一个字,但已成句,因而是重复而非重叠。例二中后面一个“哟”字,它和常见的重叠的同字衬字(比如一长串的“啦”)是不一样的效果,这两个“哟”字很好地表达了小青与娘子的争辩,也是重复修辞,不是重叠。

  其实还有一种更大粒度上的重复,就是整首的重唱,不过这只在专辑中出现,如《前世今生》《天也不懂情》与《想飞的水》就把同样内容唱两遍。插曲由于是配合剧情的,而剧情是顺序发展的,所以一般没有重唱。本文主要讨论新白插曲歌词的修辞,故不考虑这一情形,或者也归到反复这一修辞上也未尝不可。

  21.反问。反问是不问而问,加强语气,表达相反的意思。如:

    难道两情相好是虚话,千年报恩我不应该。
    难道山盟海誓都是假,夫妻恩爱都忘怀。(雨伞是媒红○凭江伤怀)

  22.设问。设问也是无问而问,主要是引起注意,引出下句的自答。如:

    此愁此恨何时报?昂首昂首问苍天。(雨伞是媒红○炉火红红铁索寒)
    满身荣耀有何用?又无爹来又无娘。(雨伞是媒红○祭塔)

  23.语法。是说文言语法中常用且精炼优美的语法现象,如词性活用,倒装省略等在新白歌词中都有出现。古时没有语法学而有修辞学,语法往往包含在修辞中,不过语法与修辞毕竟是两回事,这里就不再详细举例了。

  24.句法。在较长的唱词中,除了对词语的修辞外,新白对句子间的衔接关系句群意义上也有讲究。除顺序叙述外,也有应用层递,选择,条件等句式。因也不是修辞的范畴,例子略。

三、有关修辞的再讨论

  修辞是对词语、语言的修饰,强化表达效果,但是,应该先有语言现象后有修辞格,各种修辞格是从大量的语言运用的共性中归纳出来的。因此有些句子究竟使用的是哪种修辞方法往往不很绝对,很多句子都可能应用了好几种修辞,这在上文的有些重复例子可为见证。

  修辞也离不开语境,同一词语在不同的上下文也会有不同的修辞效果。如“麒麟”这个词在新白歌词中常比作“儿子”:

    女是凤凰儿是麒麟(雨伞是媒红○端阳同庆)
    如今身呀怀呀麒麟儿(雨伞是媒红○前世牧童)
    天上麒麟原有种哪(情与法○天降好音到许门)
    同返家呀迎麒麟(前世今生○欢天喜地好佳期)

  在上面四个例子中的“麒麟”,前两个是暗喻,后两个是借喻。又如下面两句差不多的歌词:

    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渡情)
    百年苦修同船渡,千年才得共枕眠。(前世今生○姐姐娇艳如花胜天仙)

  前者是平行并列关系,后者才有递进关系。结合许仙与白娘子的职业,对下面两句的修辞可能又要与其他地方不同了:

    牛溲马渤皆有用,妙手回春把名扬。(前世今生○面粉制药)
    环肥燕瘦都有别,寒热虚实不同方。(前世今生○针灸之术我在行)

  在其他地方引用“牛溲马渤”“环肥燕瘦”可能是作比喻或借代,但许白二人正是以行医为业,而那时也正在谈论医药之事,因而是实指,据此作为对照,增加说服力,当然也是用了典故。还有那些数词修辞,如“三、九、十、百、千、万”等,也有的实指,有的虚指,有的夸张,有的不夸张。至于那种同一意思可用不同词语不同修辞来表达的现象就更普遍了。

  说到新白歌词的修辞,也顺便说说新白影视的修辞。修辞本是对文字文章而言的,不过把文章的修辞理论借用来看影视,也方便说明些问题,只是要明确的是影视语言既不是指它的剧本,更不是指它的台词,而是镜头蒙太奇之类的东西。(可参考拙作《论新白影视语言的运用》)新白插曲对新白影视本身的修辞,也就是这些插曲在新白剧中的作用,粗略地可分为两个,一是辅助叙事,二是辅助抒情,这里只简单地举一个例子。如二十五集张玉堂的病好后,来保和堂谢恩那段,也就是下面这个唱段前后的片段:

    乌云散去天晴明哪,百花盛开展生机。
    回头一笑人间来哪,忘字一点消前因。
    张玉堂,忘了伊,不记相思万缕情。
    老双亲,笑瞇瞇,保和堂前谢恩情嗨嗨哟。(情与法○乌云散去天晴明)

  这段歌词的前两句用了比兴的手法,相应地导演也用两个天空大雁与花儿盛开的镜头。接下来的几个镜头是用来表示张玉堂病好。新白在许白他们回到姐姐家后的那几集是演得很细很细的,但导演也明白,该详细的地方详细,该简略的地方简略,像这几个镜头就很精炼。但更精炼的是这唱段中间那两句“回头一笑人间来哪,忘字一点消前因。”,“回头一笑”是张玉堂与小青的缘起,“忘字一点”是他们的缘灭。这段插曲唱完后才入正题,下面张员外与张公子来谢恩的对白记录得很详细,几个细节也很有深意。看下面两句台词:

    许 仙:哎,不敢当,不敢当,他日有缘终会再见。
    白素贞:是啊,他日有缘终会再见,各位保重。

  娘子复述许仙的话“他日有缘终会再见”其实是向小青说的,一语双关——其实不但这句台词是双关的,就是这整个片段也是双关的,表面是张府来谢恩,实际上是演小青与张公子的缘灭的最后一面,你看许白夫妇救人无数,也不演其他人会怎么谢他们。注意最后小青又拾起张玉堂的钱包还他,与前面他们认识时的钱包事件响应,对照起来看,令人感慨。还要注意这里也插入了王道陵与蜈蚣精的密谋,这就为后文伏笔一样。最后再玩味下面这句台词:

    许 仙:你瞧,我说是失觉症吧。

  这又是神来之笔,它始终没忘白娘子与许仙是新白的主体。

  前面仔细分析了新白歌词的修辞,充分领略了新白歌词之美。但它有没有什么缺点呢?客观地说应该是有的,有些语言锤炼不够,仍有些许陈言,像什么“山盟海誓”“天涯海角”“海枯石烂”等,还有“红颜”“巫山”以及形容比喻娘子的丽词,也感觉用得多了点。第一次用还比较新鲜,两次也算是呼应吧,便三四五六次就有些不妙了。

  不过,个人仍是非常推崇新白词曲集中的歌词的,甚至是过甚了。由于迷爱新白之深,我怕难以客观地评价新白了,但是每人都有自己的思想感情管好习惯,对难免会有所主观,我想这也是客观的吧。这里对新白歌词的一番分析,纯属一家之言,无苟异同,如有谬误或失于缜密处,还望读者不啬赐教。

主要参考文献

  1. 修辞学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修辞学会华东分会編 1982
  2. 汉语修辞学史 安身教育出版社    袁晖,宗廷虎      1990
  3. 古汉语修辞简论 商务印书馆 1983 赵克勤
  4. 中学语文
  5. 新白娘子传奇
  6. Internet

  (2005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