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为柯瑞《又见白娘子》提若干建议

七阶子
13 min, 2530 words

归类: 文艺鉴赏

剧本:宜脱胎于新白而不局限于新白

  根据网上宣称,《又见白娘子》(不妨简称“又白”)是几乎完全翻拍《新白娘子传奇 》(即“新白”),并弥补其不足与局限。我觉得新白最大的遗憾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剧本 问题。譬如一首诗一部小说即使是写在竹简布帛上,与打在电脑屏幕上相比,并不伤碍其 实质的内容。更何况当年新白的拍摄技术绝非落后,其法术特技至今看着也很是舒服。关 键是新白的剧情混乱,前后矛盾,爱新白越深,看新白越入迷,越能发现这个问题。

  所以《又白》若想翻拍《新白》,应该规划好严谨而完整的剧情。如何弥补新白剧情 的缺陷,单从新白本身是无从入手的,只有把新白放回更广泛的白蛇传传说中去,才能把 故事讲得更为圆滑而又符合传统的认知与认可。新白从整体上来说是对传统白蛇传的综合 继承,所以它在中国大陆才会拥有最广泛的受众基础与影响力。而前几年的央视《白蛇传 》之所以被许多观众指责为胡编乱造,一方面它是有意避开新白的套路,也就割断了与传 统白蛇传的联系;另一方面央白又被原来在大陆被奉为白蛇传经典的戏曲(京剧)《白蛇 传》的思想所拘束,当然思想的影响与约束不是有意的,而是潜意识的,由于一叶障目, 央白为了把一出戏拉长为一部电视剧,不得不硬塞了许多创新的剧情。

  前车可鉴,《又白》更不能有意地完全被《新白》所束缚。因为新白除去其商业娱乐 价值,其文学艺术价值无不来自中国流传近千年的“白蛇传”经典传说。《又白》应该继承 与沿袭新白对白蛇传的诠释思路,至于新白未能避免的剧情混乱问题,则应从更“原生态” 的白蛇传传说中去“求经”。白蛇传流传至今,史上也曾出现不少经典文本,这都可以作为 剧本改编借鉴的丰富资源;创新应以继承为基础,完全的创新容易陷入误区,除非也只立 足于“偶像闹剧”。

音乐:只应保留配乐移除对唱

  新白的音乐是很成功的,最关键是它的原声音乐集能自成系统,这就使得它们具有了 “新白特色”甚至是“白蛇传特色”。试想另一个与白蛇传齐名的民间传说,“梁祝传说”,就 有一个著名的小提琴协奏曲,使得它几乎就能代表那个传说。然而白蛇传呢,迄今为止, 也只有新白原声音乐最能代表白蛇传传说了。京剧《白蛇传》虽然也经典,但它的西皮唱 腔主要只是京剧特色,而非白蛇传特色;后来虽也有名家创作了《白蛇传》的京剧交响乐 ,但还不足够闻名。所以新白的原声音乐之于白蛇传,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值得善加利用 。

  然而,再保留新白的对唱形式,我认为就不合时宜了。新白的“新黄梅调唱段”有戏曲 遗风,因为在此之前白蛇传的流传主要是依托于戏曲的表演,所以当时新白的主创人员想 到利用戏曲的表现形式是自然而然的。但新白的唱段又非纯正的戏曲唱腔,在戏曲专家或 戏迷眼中它是不合格的。所以新白的这种表现形式是白蛇传从戏曲表演向电视表演的过渡 与桥接。翻拍新白,只要继承它的原声音乐足矣,但若照搬全套插曲唱段,却显冗余。

  因为戏曲日益高雅化,被束之高阁,很难融洽地再嵌入大众影视中,而且影视明星也 很难再演出戏味。如果一定想再尝试模仿新白的对唱,至少还得请到昆曲或京剧名家来指 导身段,而且最好由戏曲出身的演员出任主演。但这还是难办,因为中国的剧种与剧团虽 多,但像新白的“新黄梅调”那般唱法风格的却没有,黄梅戏也不像。说到底,新白的那种 表演风格只是一时的创意,不具备像真正戏曲那般强大的传承生命力。新白初次使用尚可 ,而若翻拍再用,则是吃力不讨好的。若真要为白蛇传拍戏曲电视剧,则主要应是戏曲界 的“工程”,而非影视界的工程。

  翻拍新白,不宜再用其戏曲化的剧中人物的对唱或独唱,却还可使用背景唱段的插曲 ,依然可以使新白的原声音乐贯穿全剧始终。就像徐克的电影《青蛇》,其配乐可也是美 仑美奂,美不胜收。而且这也是符号表演艺术的发展规律的,戏曲演员要求综合能力,唱 念做打都要会;而影视表演是高度分工的,演员只要会演就行,不需唱,甚至念白说话都 可以不会,因为还可以找配音。

演员:保留意见

  演员很重要,我保留意见是因为我不懂。因为我研究白蛇传的兴趣不包括演员,只了 解部分传统戏曲的演员,对影视明星却更少关注。因此如何遴选美貌与气质并存的女星出 演白娘子,我不想置喙。不过我仍想说两点,一是不妨采用戏曲演员,原因如上述;戏曲 演员下行出演影视剧,比较容易转换,但影视演员出演戏曲则比较困难。二是不应采用外 国女星。据网上消息传称,有看好韩国明星主演白娘子的倾向,我觉得很不妥当。主要是 文化的差异,他国人士很难把握白娘子对于中国传统民众心理的意义。尤其是韩国,个人 比较反感,老是“偷窃”咱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小心某一天他们说白蛇传也是韩国的。

取景:不必执着实地拍摄

  杭州西湖与白蛇传有着不解之缘,但现在拍白蛇传影视剧,若说一定要到西湖实地取 景,则大可不必。我现在就住在西湖旁边,深感西湖现在也是被掠夺式开发旅游经济,不 复有古典风韵,因而若在现在的西湖上拍古代的白蛇传故事,未必合适。前几年央视《白 蛇传》的西湖取景虽“假”,却较符合意境,我认为。不过可以考虑去四川峨嵋山与苏州园 林,那里可能保留着更多的原生态的景致,至少不要把西湖当作重点。

特技:可沿用新白的效果

  如果立足于翻拍新白,那么新白法术的特技效果也是值得保留的,那与新白音乐一样 成为一代的美好记忆。现在技术进步了,却须警惕炫耀。不要为能打造多么逼真的假蛇而 沾沾自喜,事实上,既然演的是“白娘子”,完全可以不出现“白蛇”。新白的法术很有创意 ,而运用现在的技术模拟原来的效果则是完全可能的,最主要的是要与整体风格融为一体 。

  这里所讲法术效果应该包括视觉与听觉两方面。在以新白原有体系的基础上,还可借 鉴传统戏曲的手势与锣鼓点加以变化,那将更显得典雅。锣鼓声虽然单调,但大音稀声, 对于表现某些抽象的音效,反而可能是最合适的。

宣传:可望重塑新白的经典却不可能超越新白

  宣传是必须的,但得注意准确的定位,过度夸大的宣扬只会引起观众们的反感与失望 。新白创作仓促,有许多地方可以补充与提高,却绝难超越之。尤其是完全地翻拍新白, 更应对新白保持敬重的态度,慎言超越之语。纵观白蛇传的流变发展过程,电视剧《新白 娘子传奇》是继方成培的《雷峰塔》传奇、田汉的京剧在《白蛇传》之后的另一里程碑, 它们能在一个时代代表白蛇传得到广泛的认可与流传,是有深刻的社会原因。所以说翻拍 电视剧,新白是不可超越的,也正像现在若再重排《白蛇传》之戏曲,不管是何种剧种, 都不能撼动田氏《白蛇传》版本的经典地位。若要超越新白,除非时代有了较大变迁,人 民文心理有了较大的变化,并且出现了更新兴、更时尚、更流行的表演样式来重释白蛇传 。

  承认新白之不可超越性,并非陷入虚无主义,翻拍新白或重拍白蛇传还是有意义的。 白蛇传作为民间传说,是允许也需要有众多“异文”的变异。既然决定要拍《又见白娘子》 了,我还是希望它能拍好拍成功,希望能从某些角度弥补新白的不足,也丰富白蛇文化在 影视中的传播。